中国西藏网讯 11月21日上午,由中国西藏信息中心主办,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实践伟力”四川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梳理总结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十四五”期间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经验,为“十五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凝聚广泛共识,为在新起点上推动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为会议现场 摄影:龙真多吉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雪域高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雪域高原,看望慰问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图为与会代表交流发言 摄影:龙真多吉
与会代表围绕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实践伟力深入研讨,一致认为,这一方略植根于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的凝练结晶,也是引领新时代涉藏工作的总纲,其核心体现为“十个必须”。作为在实践中产生、经实践检验并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方略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涉藏工作中的应用,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社会建设思想作出原创性贡献,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在治藏稳藏兴藏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上实现历史性飞跃,彰显出强大生命力、创新力和变革力。在其科学指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展现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

图为学员代表在认真做笔记 摄影:龙真多吉
与会代表认为,“十四五”期间,四川、云南、甘肃涉藏州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四川阿坝推进“石榴花开·美丽阿坝”品牌建设,将民族团结融入基层治理与民生发展;云南迪庆2021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后,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保护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甘肃推行“石榴籽”教育工程,纳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体系,夯实民族团结基础。各地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民生改善为抓手,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各地经济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提升,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乡村振兴逐步实施。2012年至2024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大幅跃升,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自2012年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坚决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举全州之力攻坚克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与民族宗教工作扎实推进:各地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防治取得实效;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党的领导持续加强,突出政治建设,筑牢“两个维护”思想和行动根基,为各项事业提供保障。实践表明,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根本保障。

图为会议一隅 摄影:龙真多吉
与会代表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指引,继续推动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一是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各层级教育中,让共同体意识根植人心,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二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高法治化能力,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培养,积极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三是通过主题教育、实地研学、典型宣讲等形式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以实干担当攻坚克难,奋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四是立足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以科技赋能高原农牧、文旅等特色产业升级;结合地域实际,推进特色种养、生态旅游等乡村振兴项目,强化基础设施与科技服务保障,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五是围绕生态安全、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为“十五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六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旅融合活化文化资源,让游客在体验中感悟底蕴。通过旅游搭建桥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七是构建独立自主的中国叙事体系,立足历史纵深与现实实践,生动讲好中国发展故事、文明故事。聚焦西藏稳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鲜活实践,传递团结进步的时代声音,让世界读懂真实、立体、发展的西藏。

图为与会代表交流发言 摄影:龙真多吉
来自四川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委、省教育厅、云南省委统战部、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西藏自治区行政学院)、四川藏语佛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社会主义学院、四川民族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甘肃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甘孜州文化广电旅游局、马尔康市养护院等相关单位、院校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以及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和学员代表共计200余人参会。(中国西藏网 记者/龙真多吉 边子捷 李丝雨 夏炎 实习记者/冯奕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