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独家采编

从废墟到家园,感恩写满珠峰大地

2025-10-31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截至10月31日,定日6.8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所有需重建和维修加固的民房已全部建成并交付,实现了群众当年受灾、当年入住新房。珠峰脚下,一幢幢藏式新居鳞次栉比,屋顶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村道宽广整洁,道路两侧路灯明亮。推门而入,酥油茶飘香,歌声、笑声、祝福声此起彼伏——这是2025年深秋受灾群众迎来的崭新生活。 

  老党员达桑:轮椅上的守望  

  10月30日,记者走进日喀则市拉孜县拉孜镇措布村,见证了老党员达桑一家搬入新居的温馨场景。“今天是我搬入新家的第三天!”在新居客厅里,崭新的藏式卡垫、桌椅、藏式柜子等家具井然有序地摆放着,柜子上切玛盒、中央代表团赠送的纪念品等排列得整整齐齐。桌上摆满了水果、卡塞、酥油茶,处处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达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激动地分享着内心的喜悦。 


图为措布村局部


图为达桑在接受记者采访


图为达桑的爱人正向记者展示自家的淋浴设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图为达桑家的新房子

  达桑曾是措布村的干部,十年前因干农活不慎摔倒导致行动不便,需要依靠轮椅出行,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始终未改。“我很想为大家做点事,但现在身体情况不允许了。”坐在轮椅上的达桑语气中带着遗憾。在灾后重建期间,他每天都坚持到工地,默默关注施工的每个细节。“我虽然帮不上忙,但要亲眼看着房子建起来。工人们日夜赶工,用的材料都是顶好的,他们真的太辛苦了。”这份“全程见证”的坚守,正是这位老党员表达责任与关切的深情方式。 

  生活中的达桑还是一位开明的“大家长”。他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家操持家务、照顾父母,女婿是蒙古族,两人十年前在外打工时相识相爱。“我当时非常尊重孩子的决定,同意他们在我家共同生活。”如今,女婿不仅能说一口地道的拉孜话,生活习惯也完全融入了当地。 

  “我经常教育家人,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都要做好团结工作”达桑说,“只有这样,生活才会越过越幸福。”他对孙辈们也寄予厚望,常常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以后的路才会更宽”。 

  达瓦吉拉:从担忧到安心的新生 

  与达桑一样喜迁新居的还有拉孜县锡钦乡朵玛村的达瓦吉拉一家。据她介绍,他们家一个月前就搬入了新居。记者看到,她家的院子打理得干干净净,中间铺着一条石板路作为行人通道。她打算在院子周围种些花草,让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图为达瓦吉拉正在整理房间

  回忆起地震时的情形,达瓦吉拉说:“我家的房子虽然没塌,但也破损严重,基本无法居住。现在住上新房,我想感谢总书记、党中央,还有所有参与灾后重建的工作人员。” 

  “这次地震是我记忆中最严重的一次,”达瓦吉拉感慨地说,“经历地震后,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当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非常担心他们吃不好、住不好。但党和政府第一时间送来了帐篷、板房、食物和饮用水,连我自己没想到的困难,党中央都替我们考虑周全了。所以,我现在认为,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就是最好的生活。面对大困难也不再那么害怕,毕竟我们身后有党中央。” 


图为达瓦吉拉家的新房子


图为达瓦吉拉家的新客厅

  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这片曾经受伤的土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定日地震灾区的群众们用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见证着这场世界屋脊上重建的奇迹,诉说着对美好新生活的无限憧憬。(中国西藏网 记者/次旦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