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独家采编

【一同探展】针线连心处 共筑中国梦

2025-10-29 中国西藏网

  秋高气爽的清晨,伴随着微微暖阳,走进民族文化宫,一件名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手工刺绣作品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引得观众纷纷驻足观看,细细品味。

  王海作为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副馆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的策划者之一,细致讲述了这幅绣匾背后的深层意义与展览设计的匠心。 

  这幅绣匾长152厘米,宽80厘米,“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真实’与‘质朴’。”王海谈道,绣匾是2015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镇玉奇喀拉二村五组的农民姐妹哈那依先·艾尼瓦尔和米热古丽·艾尼瓦尔使用十字绣的技法,用两个月时间绣出来的。每一针、每一线里,都藏着她们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对党的好政策的由衷感恩。 

  这幅绣匾偏远的乡村辗转了三千多公里最终被陈列民族文化宫。这一路,它承载的不只是姐妹俩的心意,更是新疆各族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敬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华民族一家亲”最生动的体现。王海说:“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看,它就像一座情感桥梁,把边疆群众的心和党中央紧紧连在一起,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无论身处祖国哪里,各族人民对共同梦想的追求是一致的,对团结和谐的期盼是相通的。” 

  随同绣匾的还有一封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王海认为,那封信是这幅绣匾的“灵魂注解”。信里说:“我们能有这样的好日子,全是因为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全是因为您对我们的关怀。”这句话特别朴实,但分量很重,它道出了新疆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 

  这些年,新疆的发展变化成就有目共睹,从安居富民工程让大家住上宽敞房子,到产业扶持让乡亲们有了稳定收入,再到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越来越完善……每一个变化,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关怀,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 

  新疆两姐妹用绣匾这种传统的、充满心意的方式,其实是在诉说一个真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各族群众实实在在的生活里,体现在大家对党的感恩、对团结的珍视里。“党中央始终把边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始终和各族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王海谈道,这种“双向奔赴”,就是最动人的力量,它让“同心共筑中国梦”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变成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的行动方向。 

  2023年,“同心共筑中国梦”十字绣匾入选“国家100件新时代见证物名单”。意味着这幅绣匾成为了记录时代、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今天我们再看这幅绣匾,不只是看一件展品,更像是在回望一段团结奋进的历程,汲取一份凝聚人心的力量。”王海说。 

  从库车乡村到北京展厅,从新疆两姐妹的针线到千万观众的共鸣,这幅绣匾用质朴的方式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它不仅是新疆各族群众心声的载体,更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鲜活见证。当一针一线串起边疆与首都,当书信与绣匾诉说感恩与期盼,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坚定信念,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温暖而强大的凝聚力。正如王海所言:“这方寸之间的针脚,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注脚。”中国西藏网 记者/周晶 陈卫国 实习记者/张艺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