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独家采编

西藏政协委员俞江:以文化深耕绘就阿里振兴长卷

2025-09-26 中国西藏网

  在海拔超4200米的西藏阿里,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阿里地区博物馆副馆长俞江的庭院里,绿萝、玫瑰、菊花簇拥着木板小径,浅塘金鱼嬉戏,这方“江南景致”与高原风貌相映成趣。这位祖籍江苏无锡的文化工作者,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高原的热爱融于一体,在“世界屋脊的屋脊”书写着文化根脉守护与传承的动人篇章。 


图为俞江(左)在高原勘测地质

  缘定阿里:从文化结缘到扎根奉献 

  俞江的人生轨迹充满跨越与融合。他1967年3月生于兰州,1989年从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在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系统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一篇进藏先遣连的报告文学在他心中埋下种子。2015年,他以志愿者身份赴阿里创作大型历史情景剧《梦回古格》,由此与阿里结下不解之缘。2016年,他作为河北省第八批援藏干部再次入藏;2020年1月,年过半百的他毅然将工作关系从河北调至阿里,妻子也随他奔赴高原,他动情表示:“是阿里成就了我,我要留下来!” 

  深耕文化:在历史与现实间搭建桥梁 

  还原先遣连史实,铸就精神丰碑。2018年,俞江承担进藏先遣连纪念馆展陈脚本撰写任务。为确保史实严谨,他半年内奔波于北京、新疆、拉萨等地,行程超6万公里,走访中央档案馆、军史馆、地方党史办等。他从浩繁档案中发掘1950年8月9日电文,明确先遣连于7月31日从普鲁出发;通过反复比对,确定部队抵达扎麻芒堡时间为10月30日,厘清连队人数从135人因伤病、牺牲及增派人员动态变为139人的细节。年逾五旬的他还多次深入羌塘无人区,沿先遣连足迹寻找战壕、哨岗遗迹,用脚步丈量历史。“进藏先遣连战斗遗址保护修复和进藏先遣连纪念馆建设工程”入选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进藏先遣连纪念馆成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述着“比肩长征,难于登天”的英雄史诗。 

  策划文化项目,激活高原文脉。俞江是阿里公认的“文化总策划”。他创作的《梦回古格》情景剧,分“神山圣域”“象雄陨落”“古格兴衰”“梦回古格”四幕,融合楚鲁松杰宣舞、底雅宣舞、札达民歌等艺术形式,展现象雄、古格文明及阿里新时代发展。该剧由札达县70余位农牧民演员演绎,曾在全国多地巡演。他还主持策划第三、四届藏博会(阿里馆展)、第七届象雄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推动阿里分工委旧址纪念馆、阿里地区博物馆等建设,助力“先遣连精神”、象雄和古格文化传承发展。 


图为工作中的俞江

  履职尽责:以提案助力边疆发展 

  作为政协委员,俞江将履职与工作深度结合。他认为“全面认识国家和民族,需通过边疆看到祖国全貌”。在调研中,他关注到边境搬迁群众产业发展问题,走访后形成《关于积极扶持搬迁农牧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的提案》,推动改则县落实杏树、苹果树种植和养羊项目,为群众增收开辟新路。他还计划就古格、象雄历史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交新提案,强调“保护阿里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 

  无悔坚守:做高原文化的守护者 

  在阿里奋斗的岁月,俞江承受着高原缺氧导致肺泡变大、尿酸升高、近年每年掉一颗牙的身体代价,但他从未退缩。从最初被质疑“不懂阿里文化”,到用《梦回古格》赢得尊重信赖,他以赤子之心践行承诺。如今,“阿里老俞”的故事在雪域高原传扬,他既是“先遣连精神”的传承者,也是阿里历史文化的守护者,在孔繁森曾奉献的热土上,赓续着中华文脉的生生不息。(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小次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