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中央代表团那曲分团来到那曲市色尼区杭嘉新村,调研“千万工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情况,并看望牧民。代表团不仅带来了党中央的关怀与问候,还为每户牧民家庭赠送了全自动酥油茶壶、精美工艺摆件等纪念礼品,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和真挚感谢。
图为杭嘉新村次珍老人
杭嘉新村原名罗岗村,为铭记浙江省杭州、嘉兴两市的援助之情而更名。该村位于色尼区那曲镇西南,毗邻拉那高速那曲出口,距城区约5公里,是色尼区乡村振兴示范点,也是“三牧联动”和“千万工程”的重要实践地。全村共85户412人,草场面积达15万余亩,牧民以放牧为生,人均年收入约20320元。通过集中安置,牧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供电、供水、供暖、通信等设施一应俱全,实现了从分散居住到现代化社区的转变,真正让牧民过上了“搬得进、住得稳、过得好”的新生活。
图为杭嘉新村
此次中央代表团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支持,更送来了精神上的鼓舞。63岁的次珍老人拿着刚收到的全自动酥油茶壶,激动地说道:“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时,中央给我们送了纪念碗和酥油茶壶,质量特别好。我们藏族对碗有着特别的情感,那时送的酥油茶壶很多人至今还在用,是国家把我们放在心上的证明。今年又收到新的酥油茶壶,我现在都还舍不得用呢。”作为一名有43年党龄的老党员,次珍亲眼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在这样好的房子里安度晚年,都是托党和国家的福。”
杭嘉新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扎西群培感慨万千:“中央代表团走进我们村文化活动室,与牧民一一握手、亲切交谈,大家都倍感振奋。党中央始终心系着我们边疆地区的干部群众,这份关怀是对我们基层工作者的巨大鼓舞,我将继续扎根一线,把党的政策落实好,为乡亲们多做实事、多解难题,为牧区发展和群众幸福生活贡献更多力量。”
图为正准备做酥油茶的次珍老人
“三牧联动”作为杭嘉新村发展的核心机制,通过牧业、牧区和牧民三者协同,推动资源整合与效率提升,助力实现牧业现代化和牧民增收。这一模式已在色尼区取得明显成效,杭嘉新村更是成为西藏乡村振兴中的一张亮眼“名片”。
中央代表团的看望慰问,是党和国家心系西藏、情注边疆的生动体现。杭嘉新村的故事,正是西藏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缩影。从纪念碗到全自动酥油茶壶,变的是一份份暖心的礼物,不变的是党中央对西藏各族人民持续的牵挂与支持,照亮雪域高原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定脚步。(中国西藏网 记者/旦曲 次旦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