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独家采编

第二届中国边疆学研究暨青藏高原区域社会发展论坛在青海民族大学举办

2025-07-02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6月27日,由浙江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厦门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西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边疆学研究暨青藏高原区域社会发展论坛”在青海民族大学召开。本次论坛旨在推动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青藏高原区域社会发展贡献学术智慧。


图为第二届中国边疆学研究暨青藏高原区域社会发展论坛参会专家合影


图为第二届中国边疆学研究暨青藏高原区域社会发展论坛现场

  主旨报告由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学术院长先巴、西北民族大学教授看本加分别主持,六位著名学者围绕边疆治理与青藏高原社会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呈现了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国家民委原副主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丹珠昂奔在《从中国式现代化走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转型期青藏高原社会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联系,特别就青藏高原地区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独到见解。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索端智教授在《从地契文书的使用看历史上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的演讲中,通过详实的历史文献分析,生动展现了历史上各民族在经济活动中的交往互动,为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实证。


图为第二届中国边疆学研究暨青藏高原区域社会发展论坛参会专家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苏发祥以《清代北京的多语种涉藏碑刻文献及其价值——以<昭庙六韵诗碑>为中心》为题,深入剖析了清代多民族交往的历史见证,特别是通过对珍贵碑刻文献的解读,揭示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深厚历史渊源。西藏大学教授白伦占堆在《儒家思想对西藏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报告中,系统梳理了儒家文化在西藏的传播历程及其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为理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穆兴天在《边疆学应重视边疆安全研究》的演讲中,提出边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新时代研究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理论,强化学科交叉与实践结合,统筹传统与新兴安全议题,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提供支撑。四川大学教授徐新建以《数智边疆——人类学视野中的区域演变》为题,从人类学视角探讨了数字化时代边疆研究的范式转型,提出了“数智边疆”的创新概念,为边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理论活力。


图为第二届中国边疆学研究暨青藏高原区域社会发展论坛分论坛现场

  分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聚焦“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族古典学与多语种文献”“青藏高原区域历史文化”以及“青藏高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等六大核心专题,共同探讨了新时代新征程边疆地区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交流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经验、新成果,为与会者奉献了一场场学术盛宴。

  本次论坛汇聚2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青藏高原社会发展,不仅为藏学研究搭建了高水平平台,更对构建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未来,各合作单位将继续携手,深化边疆学研究,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中国西藏网 供稿/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