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独家采编

《甘孜岩画》一书正式发布 呈现四川甘孜州旧石器岩画遗迹风采

2025-04-24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4月23日,学术专著《甘孜岩画》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正式发布。该书由中央民族大学、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甘孜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出版,内容集中呈现了在甘孜州广泛分布的旧石器岩画遗址遗迹风采。


图为《甘孜岩画》新书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甘孜州文旅部门先后多批次组织专业团队对全州的文化遗存,包括岩画遗存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数据采集和潜心研究,为全州的文化资源梳理奠定坚实基础。

  《甘孜岩画》一书系统揭示了甘孜州岩画的发现历程、分布特征及题材类型,按康北、康东、康南三大区域对岩画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其中“海子山-格聂岩画群”经测年确认距今8000年,远超青藏高原东部已知岩画的4000年历史,是国内海拔最高的旧石器岩画遗存。这些岩画群多以红色颜料涂绘的大角鹿、岩羊、持物人形等图案为主,展现了史前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观察与精神世界的表达。


图为《甘孜岩画》新书发布现场


图为《甘孜岩画》主编、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教授张亚莎作分享

  在分享环节,《甘孜岩画》主编、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教授张亚莎分享了该书调查、研究和成果出版背后的故事,以及出版这本书的初衷与深层思考。她提到:“岩画作为探索古代民族历史文化的图像志,是我们今天能够了解史料文献稀缺的边远地区的最珍贵的‘图像史料’,通过那些造型生动的动物图案以及神秘的符号图像,我们不仅捕捉早期人群丰富多彩的精神追求及民俗风情,更能感受到人类对生命与生活共同的热爱与激情。”

  图为《甘孜岩画》主编、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教授张亚莎(左)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练春海在现场探讨

  在嘉宾对谈环节,张亚莎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练春海围绕甘孜岩画的考古价值、保护现状、与藏族文化的关联以及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播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他们一致认为,《甘孜岩画》不仅是一部关于横断山脉青藏系统岩画的系统调查与图像学整理的成果,更是借助岩画遗产了解当地早期人类经济生计方式、社会文化活动,以及早期精神生活和文明传播的重要途径,还是一次直面与感悟祖先艺术创作生动性、神秘性与象征性的精神探索。

  发布会还播放了知名学者推荐《甘孜岩画》的视频。作家阿来、中国民族史学会兼职副会长喜饶尼玛等学者认为,该书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让人们直面祖先艺术创作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图为《甘孜岩画》新书发布会现场

  甘孜岩画作为极为宝贵的、古老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人类最久远的创作痕迹,更是古代人类对生产生活的关注、追求和期望。其调查、研究和成果的出版,将青藏高原人类艺术活动史向前推进一大步,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关键实证。


图为《甘孜岩画》一书中记录的岩画实拍图(拼版图片)

  此次《甘孜岩画》新书发布会为学术界提供了交流平台,也让更多人了解了甘孜岩画的魅力与底蕴。下一步,甘孜州将以“保护优先、科技赋能、活态传承”为三大核心方向,构建岩画资源守护新范式,推动学术成果向文旅融合转化,开创文化强州建设新局面。(中国西藏网 记者/龙真多吉 供稿/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