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十八年风雨兼程,十八年医者仁心。“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活动自发起以来,始终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将优质医疗资源带到边疆民族地区,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高润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项活动不仅是一次次医疗帮扶,更是一场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行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边疆群众的深切关怀。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高润霖 摄影:杨眉笑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高原地区因气候、地势、环境等因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但居民对疾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较低。针对这一现状,“同心·共铸中国心”将心血管病防治作为重点之一,通过义诊、筛查、治疗等方式提高当地诊疗水平。
“但我们更希望建立一个长期的防治体系,实现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高润霖介绍,团队在帮扶地区建立了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医疗档案,建立数据库,进行长期规范化管理,“经过规范管理的地区,高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这说明我们的防治模式是有效的。”
图为医疗专家同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医生分享临床麻醉经验 摄影:莫干措
医疗服务增进民族团结
“这项活动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始终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边疆民族地区。”高润霖说。18年来,“同心·共铸中国心”组织全国医疗专家深入西藏和四川、青海、甘肃、云南四省涉藏州县,开展义诊、手术、培训等工作,让边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在高润霖看来,这项活动的意义远超医疗本身。“它通过健康行动促进了民族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也展现了广大医疗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他特别提到,活动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党中央的关怀传递到边疆地区,社会影响深远。
图为医疗专家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为患者发放药品 摄影:刘莉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对于未来的帮扶方向,高润霖强调,关键在于培养当地医疗人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体系。“我们要通过‘传帮带’、举办学习班、一对一指导等方式,提升当地医生的诊疗能力。”
此外,他特别提到,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医疗网络,让远程会诊、健康管理成为可能,这样才能让帮扶效果更持久。”
图为受到救助的藏族患者向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医疗团队赠送锦旗 摄影:杨眉笑
医者仁心守护山河无恙
采访最后,高润霖为“同心·共铸中国心”送上深情祝福:“愿活动继续以医者仁心守护山河无恙,以民族团结共绘健康中国的壮美画卷。”
十八年砥砺前行,而今再启新程。在“健康中国”的征程上,“同心·共铸中国心”将继续凝聚全国医疗力量,让爱与希望跨越千山万水,照亮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中国西藏网 记者/杨眉笑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