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日县人民法院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群众在“一站式”平台登记,调解人员随即开展线上线下调解,让群众纠纷调解省心、舒心;桑日县委政法委创新“甜茶议事会”机制,在轻松愉悦的“甜茶时光”中,畅通民意、倾听民声、共商共议;桑日县委组织部在全县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做到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桑日县行政审批局深化“放管服”改革,采取“容缺办理”“压缩时限”“采购放权”,办件时间压缩50%以上……
紧盯群众关心的问题,办好民生实事,是山南市桑日县各级党组织运用主题教育成果,真正惠及民生的写照。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桑日县紧密结合实际,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分类施策,持续推动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见行见效。
凝心铸魂学思想,严督实导促落实
桑日县始终把“学思想”作为主题教育贯穿始终的首要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举办县级领导干部读书班,召开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3次、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次、县委专题会议2次、专题研讨会1次,带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开展学习550余场次。
县委主要领导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在县级领导干部读书班上作专题辅导,带动县级领导干部和四级调研员及以上职级干部下基层宣讲、上专题党课。通过湖北援藏渠道邀请相关授课人主讲“奏响最强音 建功新时代”音乐思政课,以“音乐+思政”沉浸式课堂的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团员聆听革命先辈奋斗故事、“时代楷模”感人事迹。同时,全县各级各部门依托青稞小讲堂、党群活动日、“三个意识”教育等活动载体,深入各自领域开展宣传宣讲26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1.38万余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为确保主题教育方向不偏、标准不降、劲头不松,桑日县始终把督导指导作为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县级领导干部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不定期深入分管联系单位或下一级单位党组检查指导主题教育,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到行动上。县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谋划,联合县委党建办、作风办、驻村办,围绕基层党组织抓好理论学习、着力推动干事创业、紧盯问题检视整改等开展督导指导,针对学习推广“四下基层”、推进开门搞教育、支部书记讲坛等重点工作下发工作提醒,确保主题教育的政治性、严肃性。
分类指导全覆盖,送学助学“不掉队”
桑日县坚持以“底数清、形式活、成效实”为基本原则,准确把握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特点,坚持合理安排、精准指导、不留空档,确保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主题教育理论学习中“一个不漏学、一个不掉队、一个不缺课”。
针对流动党员,建立《流动党员一人一表》和外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微信群,选配党员骨干担任“红色联络员”,“1对N”联系服务流动党员,向流动党员邮寄包含一封家书、一枚党徽、一份流动党员活动证书、一套学习资料的“红色包裹”,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线、不掉队。针对广大团员和青年,统一征订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青年工作》读本800本,确保全县团员和14至35岁青年人手一册。针对寺管会,持续在“导”上下功夫,坚持把主题教育与“三个意识”教育暨“共铸家国情、凝聚爱国心”教育活动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寺庙僧尼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针对国有企业,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先后组织观看《跨过鸭绿江》和《榜样的力量(第二季)》,教育引导员工把榜样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具体行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针对离退休党组织,结合老干部高龄、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等特点,开展“送书上门、送学上门”活动,组织27名离退休老干部赴北京、河北承德等红色基地考察学习,激发离退休老干部发挥余热。
强基固本促提升,整改整治见实效
桑日县坚持把主题教育与强基固本、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统筹起来,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坚持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主题教育以来,全县提拔正科级干部7人、提拔副科级干部32人、进一步使用3人、平职调整15人,切实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充实到了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中来。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坚持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作为主题教育的重点整治任务来抓,制订《桑日县真措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整顿工作方案》《桑日县增期乡真措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整顿提升工作方案》,成立县委软弱涣散整顿工作领导小组,选派2名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有效充实村级工作力量。
全县坚持上下联动,配合抓好整改整治,深入查摆“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1个、制定整改措施3条,主动承接认领上级单位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26个、制定措施90条,加强与第一批主题教育单位沟通对接,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目前已整改59条。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县级领导干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各自分管的行业领域、基层单位,联系的乡镇、村居、寺庙、学校、企业和高海拔、条件差、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摸清社情民意,开展调研78场次、发现问题76个、已解决问题44个(件),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