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2019年7月15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选派的北京市第九批援藏干部李迎春登上了飞往拉萨的航班。他深深了解青藏高原是一个自然环境十分脆弱的区域,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人工造林是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为高原添一抹绿色”正是他援藏的目标。
图为李迎春实地调研北山山体
受援于拉萨圣地生态园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李迎春不仅是高级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他还有个重要身份——该公司的党委委员。心怀“国之大者”,当好生态卫士,在工作中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是他的使命和责任。
初到拉萨,血压也飙升至150以上,嘴唇发紫,脸色灰暗……低压缺氧给了心情急躁的李迎春迎头一击,但是,当他看到拉萨的蓝天白云,总觉得清新的绿色与这美景更相配。初到新的工作岗位第三天,他就邀请公司同事迅速奔赴拉萨南山山体、北山山体生态造林地段和“绿色围城”实地调研。
白天,李迎春靠步行爬山,实地踏勘山体造林效果,晚上查阅资料,分析当地自然环境与立地条件成因。历经2个多月,他走遍了拉萨南山、北山及周边山体,基本掌握了拉萨周边山体“树上山”生态造林和“绿色围城”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短板。
“园林绿化的苗木成活率低、营养不良,怎么办”“用什么品种让周围的秃山绿起来,是最大的课题”……一系列问题正在找出解决方式。
“拉萨当地,高寒、多风、降雨少、蒸发量大、紫外线强、无霜期短、土壤立地差……其他地区的树木和人一样,到了高原也有‘反应’,对这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不适应,造成苗木适应能力差、缓苗慢、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发挥生态效益缓慢等系列问题。”李迎春说,“我想到了‘控根容器育苗技术’。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多年开展国际合作引入成熟的育苗技术,在北京已成功实施多年,在北京通州副中心、北京世园会、北京冬奥会等重点绿化工程当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图为李迎春介绍控根容器育苗技术
像巨大花盆的黑色容器使培育的树苗根系在发育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保护,也使根团和丰富的营养基质牢牢固定在一起。把苗圃搬到山上种植,根系很少受损,只用一个星期就能进入正常生长状态。具有趋水性的根系逐渐深入石缝中,地下的根扎稳了,地上部分的苗木自然枝繁叶茂,极大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同时,油松、白皮松、金叶榆、元宝枫、紫叶稠李、密枝红叶李等适宜在拉萨生长的4200株林木,也通过控根容器培育,在拉萨市形成一处集品种资源收集、容器培育技术、水肥一体化、园林废弃物利用、人才培养、综合示范推广于一体的高质量现代化林业科技示范基地。为拉萨生态建设,提供高质量苗木,有效改变高原造林苗木成活率低、生长慢、生态效益发挥慢、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队伍匮乏的局面。
图为李迎春为技术人员做讲解
援藏是为了绿色梦想,更是为了当地百姓更好的生活,不只关乎生态环境,还有提供收入和稳定就业。助力当地农牧民增收,让农牧民掌握一技之长,也是李迎春援藏的心愿之一。于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李迎春从平整土地、区划定点放线、基质配制、容器安装、苗木栽植、修剪和管护等多个环节亲力亲为传授,带领市林草原局、圣地园林公司10名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建设,通过理论培训、实际操作、理念分享、技术交流等多措并举,解决当地20余名农牧民就业,使他们有了稳定的技术和收入,有效防止了返贫。
“以前我们都是靠当地传统种树方式,砍下树枝挖坑插在土里,没有科学的技术。”绿化施工人员扎西激动地表示,“现在我们都感谢北京援藏干部,手把手教我们种植技术。我现在每月4500多元收入,家庭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如今的拉萨,即使在冬天依然可见一片片绿色环山,拉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之一的“北山公园”的绿色围墙已经筑起。昔日的绿色梦想正在高原灿烂绽放,一支带不走的高原林业乡土专家和林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正在快速成长。“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李迎春说,“我们不仅要当好西藏生态建设的践行者,将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给文化底蕴深厚的拉萨增添底色,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要充分发挥京藏生态建设桥梁与纽带作用,和西藏广大群众携手一起奋力谱写雪域高原的新篇章。”(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图片来自于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