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1 > 永远记住你 > 我家有烈士

铭记英雄 烈士亲人的回忆掀开尘封往事

2021-04-01 自贡网

  7月10日,经过一天的寻亲之旅,代寺“二七”烈士寻亲团成员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驻地,然而,在代寺牺牲的北京通州籍烈士至今尚未掌握准确信息,这让所有人倍感焦急。当晚,好消息终于传来,北京市通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接到协助查找烈士亲属的请求后,当即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工作,并于当晚顺利联系到两位烈士的亲属,听闻此消息,寻亲团成员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善意的谎言瞒不过母亲的双眼

  11日早晨,寻亲团到达通州区西集镇林屯村,烈士潘宝桐的弟弟潘宝元,妹妹潘宝珍、潘宝兰、潘宝芹已在家等候多时。

  时年9岁的潘宝珍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

  潘宝桐于解放前参加革命,随后,开赴东北前线。潘宝桐走后,母亲十分想念,总念叨着要去看儿子。那会儿,东北正交战激烈,家人以为母亲不过说说而已,哪成想,没多久,母亲就真带着潘宝珍一路走到了东北前线。

  潘宝珍记得,一天,母亲瞒着父亲,背上5斤猪肉和10斤花生,拉着自己就往外走,“当时自己还小,也不知道母亲要带自己去哪儿,只记得走了很远很远”。不久,母亲带着潘宝珍来到潘宝桐所在部队驻地,“我们到部队时,哥哥还在炕上睡着,他的战友去叫他,说你家里来人了,哥哥却不信。我们刚一进屋,见到母亲和我,哥哥一下就愣住了,一脸的惊讶。”

  后来,潘宝桐的部队进关,一路打到北京近郊,在解放西集后,潘宝桐曾回家看望过父母。当时潘宝桐所在部队就驻扎在离家40公里的张湾,但潘宝桐仅回过一次家,即便受伤吐血,也未回家养过伤。

  没多久,潘宝桐所在部队奉命南下剿匪,潘宝桐走后,母亲的思念日益加深,整天以泪洗面。后来,潘宝桐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家人更不敢告诉母亲。为此,父亲请人以潘宝桐的名义给家中写信,以此“证明”他尚在人世。然而,当母亲看到潘宝桐写的信时,双眼一下就模糊了,豆大的眼泪滚落而下,嘴里不停念叨着:“我认得他的字,回不来了,再也回不来了。”知道瞒不过,家人才将潘宝桐牺牲的消息告诉了母亲。

  知道儿子牺牲后,母亲流干了泪水,没几年便郁郁而终。

  潘宝桐牺牲时已是营教导员,他曾有一名通信员,名为董献义(董乐三),潘宝桐待其如亲弟,关心备至,还请求父亲给董献义介绍了媳妇。潘宝桐牺牲后,董献义并不知情,在上世纪50年代,还经常写信到潘宝桐家中询问近况。后来,潘母告知董献义潘宝桐已经牺牲,董献义当即赶到通州,在潘宝桐家中大哭了一场。随后,董献义要去潘宝桐的烈属证,独自前往四川富顺,将潘宝桐烈士的遗骨背回了家乡。

  家属的请求 墓前敬献一束鲜花

  离林屯村不远的桥上村,是烈士张玉荣的故乡。张玉荣牺牲时年仅26岁,没有子女,家乡只有两个侄儿和一个侄女尚在。

  张玉荣的侄儿张树春介绍,叔叔牺牲后,奶奶非常伤心,谁要提及叔叔,她就跟谁急,后来家中再也不敢提到有关叔叔的事。“我弟弟张树勇和奶奶关系好,从奶奶的只言片语中猜测叔叔可能牺牲在四川,但具体地点却不知道。”张树春说,代寺“二七”烈士寻亲团的到来,才确定了叔叔是牺牲在富顺县。

  得知寻亲团的到来,远在他乡务工的张树勇十分欣慰,特意用微信传来从奶奶口中得知的关于叔叔的一些往事。

  张玉荣从小就调皮,在当地几个村,张玉荣都是孩子王。长大后,张玉荣参加了革命,在西集周边打仗时,张玉荣曾带战友回过家,炒了一夜的棒花当干粮。当时,他们背的子弹袋里都是一节节的小木棍,根本就没多少子弹。离开时,母亲死活要给张玉荣蒸点棒子面和窝头,张玉荣却说,棒子面容易坏,和着沟里的水一天吃一把棒花够了。

  张玉荣和战友离开后,第二天就有反动军队到家中抓人,张玉荣的父母便跑到南边的大运河逃难。在水中丢一节木头,人就趴上边,躲了一天一夜才躲过抓捕。后来,父母因在水中待的时间太久,都落下了哮喘的毛病。

  北京和平解放后,张玉荣随部队南下,便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在张树勇的印象中,奶奶还讲过叔叔一件事,有一次,张玉荣被国民党军队抓捕,最后只能躲在水中,三天三夜,全靠吃烂木头才捡回一条命,即便如此,张玉荣仍没想过放弃革命。

  寻亲团离开时,张树勇发来信息,希望寻亲团回到富顺后,能帮自己及家人到叔叔张玉荣的墓碑前敬献一束鲜花,“终于知道叔叔牺牲在哪里了,也算是圆了我们一家的梦,祖国没有忘记他,他该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