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中的屋脊”。在这片“生命禁区”,移民管理警察驻守在漫长的边境线上。艰苦单调的戍边生活中,他们也有别样的“风花雪月”。
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风光。冉文娟 摄
要是晚上听不到风声,反而睡不着
“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在地处低洼地带,海拔4200米的扎西岗边境派出所,风算得上这里的“特产”。一年间至少有300天都在刮风,风一般从下午3点“登台”,半夜仍在“尽兴”呼啸。
风大,昼夜温差也大。即便是在夏季,这里夜间温度也常在零下。冬天最冷的时候,夜晚温度甚至会低到零下40摄氏度。
扎西岗边境派出所民警索朗曲扎(左一)和队友在巡逻路上。冉文娟 摄
大风和低温是戍边民警巡逻路上的标配。扎西岗边境派出所民警索朗曲扎戍边已13年,他形容,夏天的风还稍显“温柔”,冬天的时候,“风打在脸上,骨头疼”。人在大风里行走,似乎轻易就能“飘起来”。
空旷的边境线上难看到人影,甚至听不到鸟叫。风声入耳,也是一种陪伴。即便在夜晚,戍边民警也习惯了伴随风声入眠,“如果哪天晚上听不到风声,反而睡不着觉”。
野花伴我守边防
站在阿里的边境线上放眼四望,满目苍茫,很难看到一棵树。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地上的草泛绿,不知名的野花渐次冒出,成为粗犷大地上难得的诗意。
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边境线上生长的野花。冉文娟 摄
戍边民警尤为珍爱这抹色彩。阿里边境管理支队民警吴俊的手机里保留着很多野花的照片,有蒲公英、鸢尾花、变色锦鸡儿、还有的叫不上名字。在他看来,这些颜色亮丽的野花是一种无言的陪伴,而它们任凭风吹雨打兀自开放的性格和戍边人也有几分相似。
工作之外,戍边民警们也会种树养花。在阿里,为让大家看到更多绿色,边境派出所大多设有阳光房。房间里的各种植物被大家精心照料,一派绿意盎然。
“戍边生活日复一日,单调枯燥,这些野花和绿植能够舒缓心情,排遣内心寂寞,让大家感受到希望与生机。”吴俊说。
顶风冒雪,危急之时显身手
雪域高原属高寒之地,下雪天司空见惯,有些地方大雪封山长达半年。雪中救援也是戍边民警的日常工作。
2021年6月,阿里地区札达县通往楚鲁松杰乡的公路旁仍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冉文娟 摄
阿里噶尔边境管理大队教导员张思祖向记者回忆起一次刻骨铭心的救援任务。那是在2013年,海拔5238米的通拉山忽降暴雪,13辆车67人被困山顶。时任聂拉木县门布边防派出所所长的他凌晨赶往事发地。
道路已被暴雪深埋,车开到山脚后只能徒步上山,约3公里的上山路,雪慢慢从脚踝没过大腿。张思祖爬了3个多小时来到山顶,拿着棍子在雪中试探,碰到硬物就开始挖。找到被困人员后,他用围巾、腰带一个拴着一个,把人送到安全的地方。当受困人员全被救出时,张思祖所穿的大衣已被冻硬,脱下就能立起来,但他当时“已经不知道冷了”。
冷月边关,家是最柔软的牵挂
边关月夜,往往是戍边人最想家的时候。
楚鲁松杰边境派出所民警在巡逻路上。冉文娟 摄
张思祖的女儿今年四岁,在西藏山南市上幼儿园。无论多忙,他尽量每天抽出时间跟女儿视频聊天;一旦闲下来,他会一遍一遍反复听女儿发来的微信语音。“如果我在她身边,每天接她上下学的人一定是我。”他的语气中有疼爱也有愧疚。
楚鲁松杰边境派出所所长万潘辉日前收到了在四川上学的孩子写的信,开头便是重复三遍的“回来”。他希望这个暑假有爸爸陪着过。如此平常的请求,万潘辉内心却五味杂陈。“作为父亲,当然希望有更多时间在家陪陪孩子,但边关这个‘家’,我们也必须要守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