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藏北故事 > 专栏文章

【藏北故事】现代高端业为藏北畜牧业生产带来新的福音

2023-04-19 中国西藏网

  最近,我随老西藏回“家”看看观光团来到西藏,并来到西藏地球第三极毛纺织产业有限公司和西藏地球第三极皮革产业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和采访。

  “地球第三极公司”承接原拉萨皮革厂迁建和林芝毛纺厂恢复重建工程,总投资6.2亿元。两家公司均位于西藏森布日牧业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内,成立于2020年,属于西藏极高海拔生态搬迁牧民群众长期就业的保障工程,主要生产成品绒、纱线、毛条、混纺绒制品、成衣和工业胶原蛋白、食品胶原蛋白、皮革制品等系列产品。

  这是西藏地球第三极皮革产业有限公司浸水车间工人正在为羊皮进行脱毛工作(唐召明2023年4月5日摄)

  在参观和采访中,有关森布日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点的群众就业和藏北山羊绒生产,引起我极大兴趣。因为它们让我想起与此有关的一个个难忘故事。

  那曲市是我国五大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高寒的气候和优质的牧草,造就了具有极强御寒能力的藏西北绒山羊。由于藏北草原的山羊绒手感光滑细腻,纺织品轻薄保暖,被称为“纺织黄金”,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记得20世纪90年代,中央政府和全国各省市在继80年代的43项援建工程后,又一次进行了62项援建工程。其中,就有在藏西北建立绒山羊生产基地的援建项目。

  62项援建工程分别由中央13个部委、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6个计划单列市承担,其中包括农牧水利、能源交通、工矿电讯、文化、教育、卫生、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总投资原计划23.8亿元,后来追加到38.4亿元。

  当时,在藏西北广大牧区大量发展绒山羊,实行科学养畜,以增加绒产量和提高绒质量,成为藏西北发展牧业经济和广大牧区奔小康致富的重要途径。

  为此,国家农业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投资800万元,从1994年到1997年,建立了那曲地区(今那曲市)尼玛县和阿里地区日土县两个绒山羊原种场,并在那曲班戈、申扎和阿里改则、革吉四县建立了绒山羊选育场。

  这是双湖办事处(现双湖县)和平乡牧民正在装车外运所交售的牛羊皮等畜产品(唐召明1987年摄)

  项目包括从上述四县选出100万只以上的白山羊进行分群饲养;新建草场围栏10万亩,饲草基地2万亩,标准草围1000套(包括羔舍和保暖棚圈),建立10处改良点,包括公羊舍和饲料地、生产生活用房,试验装备,太阳能照明,交通工具,对农牧民进行培训,完善购销体系等。那曲地区选育出基础母羊1000只,种公羊80只;建设了圈舍、草场围栏和白山羊选育点等基础设施,初步完成了科研课题的设计、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群众示范工作。建成后的牧业基地,每只山羊的羊绒单产可提高 100克,年产绒可增加10万公斤,同时羊绒的纯度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在绒山羊基地的建设中,农业部赴藏人员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同甘共苦,实地考察、设计项目,受到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牧民群众的好评。

  如今,绒山羊基地建设已结出累累硕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国家大力援助是分不开的。

  “去年我们公司共安排森布日安置点1000多人(次)来企业就业。”副总经理扎西仁青说。

  这对于双湖县牧民群众来说,是一个喜讯!那是因为他们的高海拔生态搬迁,续写了一段波澜壮阔、建设新家园的感人故事。


这是文部办事处(现尼玛县)年轻的藏族兽医在为羊群诊治疾病(唐召明1988年摄)

  40多年前,为了解决畜草矛盾,发展畜牧业生产,西藏拉开了开发藏北无人区的大幕。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先后成立了那曲地区(现那曲市)文部和双湖两个办事处。后来文部办事处改为尼玛县,双湖办事处改为双湖特别区,直至后来改为双湖县,成为中国最年轻、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区域。

  40多年后,为了保护无人区腹地的野生动物和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双湖牧民群众再次响应党和政府保护生态的号召,告别自己亲手建设几十年的新家园,撤离无人区,搬迁到一千公里外的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完成了无人区历史上的第二次命运大迁徙。  

  双湖县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总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搬迁前人口1.4万。国家曾对这片高原苦寒的地方进行建设,先后投资数十亿元帮助修通了公路,县城所在地接入国家电网主网;2019年底,双湖县实现脱贫摘帽。


这是一位牧女在藏北雪山下放牧羊群(唐召明1996年摄)

  作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双湖也是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野生动物迁徙活动的重要区域。但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影响,这里的草场有退化现象。随着人口增长,人畜和野生动物争夺生存空间的现象凸显。此外,由于地处偏远,环境恶劣,投资成本高,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始终困扰着当地群众。

  于是,西藏启动首个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2018年,尼玛县荣玛乡的262户1102名牧民,搬迁到了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乡。

  从2019年至今,双湖县7个乡镇的上万名牧民群众,先后搬迁到了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森布日安置点,完成高海拔的生态搬迁工作。

  为了解决人走后牛羊的问题,有关部门设置了数年的过渡期——迁出地按村成立合作社,迁出群众以草场、牛羊、劳动投入等入股,由部分青壮年留守统一放牧,暂时解决牲畜和生活来源的问题。

  据了解,搬迁的劳动力中有一部分继续从事牧业生产,一部分参加技能培训后,从事厨师、挖掘机驾驶等工作,还有一部分到拉萨、山南等地转移就业,其中就包括到西藏“地球第三极”两个公司工作,解决搬迁后的就业问题。

  我这次到两个高端产业公司参观和采访,感慨良多。

  林芝毛纺厂,是西藏第一家毛纺厂。20世纪60年代,为支援边疆建设,发展西藏经济,改善农牧民生活,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上海搬迁粗疏纺织厂到西藏。1966年6月至8月中旬,上海维纶粗疏毛纺织厂611名工人和设备迁到了西藏林芝八一镇。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毛纺厂成为林芝乃至西藏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与见证者。


这是原西藏林芝毛纺厂工人正在生产“高原牌”毛毯(唐召明1991年摄)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20世纪80年代,林芝毛纺厂的“高原牌”毛毯成为带有浓厚时代标签的“西藏名片”,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中,一度成为彩礼的标配,成为人们半夜去百货公司排队购买的抢手货。

  当年的林芝毛纺厂现恢复重建为西藏地球第三极毛纺织产业有限公司,是西藏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它有助于发挥西藏畜牧业丰富的资源优势,来提高牧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这个公司计划每年向西藏农牧民收购大量的牛羊绒,特别是收购山羊绒,此项将为牧民群众带来价值约1.2亿元的增收。

  生活在藏北草原上的绒山羊,因其具有绒芯细长、柔软和保暖性能好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比如,前些年在尼玛县所放牧的10万多只白绒山羊,更是以上乘的羊绒品质享誉国内外,但长期以来因牧民群众家庭养殖与小规模生产,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加之销售点分散,运输成本高,成为尼玛县羊绒生产的主要难点。

  现在的西藏地球第三极毛纺织产业有限公司,拥有一个从设计、原纱生产到成衣制造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设计年产能洗、梳800吨原绒生产线,200吨染色生产线,100吨粗纺生产线,以及100吨精纺生产线和5万件羊绒生产线,这为藏北草原山羊绒的发展无疑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这是新建的西藏地球第三极皮革产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房(唐召明2023年4月5日摄)

  此外,拉萨皮革厂现迁建为西藏地球第三极皮革产业有限公司。它将传统的鞋革类产品转升级为以牦牛皮、羊皮为原料的食品胶原蛋白及工业胶原蛋白类生物料技产品,同时保留原有的制革制鞋。全年设计生产能力为牦牛皮30万张或羊皮60万张,将惠及西藏农牧民群众约40万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家高端产业在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升西藏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上将发挥出巨大作用,为藏北畜牧业生产带来新的福音!(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