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喜饶尼玛|民国涉藏那些事喜饶尼玛|民国涉藏那些事 > 专栏文章

民国时期在内地的藏族官员多有两个名字

2021-07-30 中国西藏网

  荀子在其《正名篇》中说到“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姓名是个人最明显的标签。此前,我们提到过民国时期西藏驻京办事处处长贡觉仲尼报国民政府改名的事。实际上近代以来,在内地的藏族人士有不同名字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这里不包括因为音译,出现五花八门的书写)。如民国时期西藏地方昌都总管索康•旺钦才旦就曾用过汪启荣一名。


索康•旺钦才旦的汉文名字:汪启荣(喜饶尼玛提供)

  西藏特别是不少藏族官员进入内地,考虑到更好地融入现代国家政治体系,为更多人熟知,争取相关话语权,强调自己的边疆身份,多用藏名,有的人把过去的名字也变了。


格桑泽仁(王天化)照片(喜饶尼玛提供)

  如进入内地后,为融入国家政治体系中,凸显自己少数民族属性继而使用藏族名字的有格桑泽仁(即王天化,曾任蒙藏委员会委员等职)、雍金(即刘曼卿,曾任文官处书记官)、迪鲁瓦•阿旺坚赞(曾名崔智空,西藏驻京办事处处长 )、罗桑益西(即吴光耀,曾任蒙藏委员会委员等职)、曲批图丹(曾名鲁静修,西藏驻京办事处官员)等;有的到内地后为了表明自己与内地其他各民族没有特殊性,多使用汉名,以便在内地的生活与工作。如王乐阶(即奴章•洛桑坚赞,曾任蒙藏委员会委员)、巫明远(又称札西土噶,曾任蒙藏委员会委员)、刘家驹(即格桑群觉,曾任蒙藏委员会藏事处科长)、陈强立(又称罗布嘉措 ,曾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黄正清(即洛桑泽旺,曾任蒙藏委员会委员)、冯云仙(又名格桑雀珍,曾任监察院监察委员)、黄玉兰(即次仁央宗,曾任蒙藏委员会编译室编译员)、邓春秀(即邓珠娜姆,曾任政治大学副教授)、江安西(即洛松邓珠,曾任西康巴塘县县长等职)、江新西(即洛松吉村,曾任军统拉萨情报组组长)、吴香兰(即益西娜珍,曾任西康省参议员)等。


刘家驹照片 (喜饶尼玛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名字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时有变化,也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话题。藏族官员的不同名字,看似简单的行为,其背后却蕴藏着特殊的内涵,即他们通过文化认同,进而促进政治认同的具体表现,凸显了其对于中华文化及国家的强烈认同。当他们以不同名字进入内地社会,在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走进公众视野,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从而为更多的人所接纳。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融洽了民族间的感情,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汉藏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喜饶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