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喜饶尼玛|民国涉藏那些事喜饶尼玛|民国涉藏那些事 > 专栏文章

第一部关于达赖喇嘛坐床典礼的纪录片——《西藏巡礼》

2019-04-22 中国西藏网

  1940年秋,一部名为《西藏巡礼》的纪录片即将在陪都重庆上映的消息传出,在媒体与民间引起热议。祖国的西藏,不分官民都有浓厚的兴趣。

  正在家吃早点的中央电影摄影场导演徐苏灵(1910-1997年)拿起当天的报纸,对着全家人,高兴地说:“都要去,去看看,我国的西藏!”他显得很激动。这是因为他比别人更清楚电影的价值和意义。这位徐导,很多人不熟悉。其实岁数大点的,应该都不陌生。他导演的《飞刀华》当年曾轰动一时,让看过电影的儿童都在耍飞刀,惹得该片很快停映;还有《穆桂英挂帅》,特别是1981年上映的《月亮湾的笑声》,著名演员张雁、仲星火、顾玉琴、寇振海等主演,获奖多个。

  1939年冬,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入藏会同热振活佛主持第14辈达赖喇嘛转世事宜。重庆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即随同赴藏拍摄影片。这个任务最终落到了徐苏灵导演和摄影师陈嘉谟等人身上。

  
图为中电与蒙藏委员会的公函。图片由喜饶尼玛提供

  
图为国民政府认定拉木登珠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命令。图片由喜饶尼玛提供

  徐苏灵导演等人很意外,更多的是兴奋。摄影师陈嘉谟一直对于拍摄边疆民族生活的记述影片有特别的兴趣,可谓正合其意。他们去西藏走的路与今天不一样,是绕道香港、马来亚、缅甸,印度始入我国西藏。徐苏灵在1941年所写文章中说:“我们在山中走的时候,只觉得翻过一个山头,又是一个山头,出现在面前,在平原走的时候,只觉得走来走去总是走不到尽头似的。更怕的是雪山,有如冷酷的冰窖,森森然环视着你这远地来的旅客。喀拉平原上的羊群与牦牛,使荒漠旷野,添上了生趣,羊卓雍的湖水碧澄,而有鲜美的鱼,克鲁拉山崖下的雪风,严厉地旋转着,雅鲁藏布江上的羊皮船,却又十分悠然的荡漾。”他特别提到“适逢西藏的新年,一切事物对我们都是新鲜的。3万多喇嘛被传召到拉萨市来。铁棒喇嘛(喇嘛中之魁壮者充任之,手持铁棒,若宪警然),威风凛凛地巡逻着。跳神,跳鬼。一切新年的仪式,我们都很高兴地去欣赏。西藏有极精致的雕塑艺术。大昭寺的文成公主像,释迦牟尼像,罗布林迦的十三辈达赖像,甘丹寺的欢喜佛群像,布达拉宫的数千佛像……都是极可贵的艺术品。”这一切让他和同伴兴奋不已,手中的摄像机很难停下来。他们客观地记录了眼前雄浑壮丽的自然风光、纯朴实在的民情风俗、肃穆独特的宗教仪式,力图反映深厚的人文关怀,使自己拍摄的影片能有一定的影像文献价值。拍摄工作极端困难,由于生活不适应,徐苏灵回重庆后一场大病,在病床上躺了一年多。

  作为中央代表团的成员,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徐导专门提到西藏噶厦的彭康噶伦夫妇对他们的工作“很欢迎,对他们的热诚招待,颇为感激。乔巴公子和他的姊妹们很有兴趣于摄影艺术。詹东公子对于我们的工作帮助甚大,他可以说很流利的四川话,他是西藏贵族中最有思想的青年。丁迦姊妹,有一个优美的音乐家庭。”这里所指的乔巴公子、詹东公子就是当时负责具体接待任务的夏扎•甘登班久、詹东•索朗多觉。据徐苏灵讲,丁迦姊妹为后藏日喀则宗本之女,善操琴。

  他们在几个月时间里拍摄了长十本的《西藏巡礼》。有专家认为“《西藏巡礼》虽然不具备那个年代《华北是我们的》那种‘强度的时间性与深度的政治性’;也没有《民族万岁》那般‘良好的蒙太奇’,但它对西藏自然景色和充满宗教气氛的人文精神的展示以及其内含的朴素而又深情的审美意蕴,也能诱发人们的爱国抗日激情。也正因为这个特点,《西藏巡礼》在抗战纪录片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徐苏灵编导、摄影家陈嘉谟在他们的片子中记录了当时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大典。目前保存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是当时作为新闻片上映的《吴忠信委员长到西藏》,其中有一本的长度纪录少年达赖坐床典礼的过程。

  1940年2月22日坐床典礼时,吴忠信坐于“达赖左方,地位面南,与之平行,适如旧制,坐垫高约三尺。”热振坐于“达赖右方面西,司伦与热振平坐,惟垫较低”。

  
图为吴忠信与达赖喇嘛。图片由喜饶尼玛提供

  当时,吴忠信到藏后,经过与摄政热振活佛及噶厦等商讨,在依循旧例查看灵童,报请中央免予掣签,及坐床典礼的座位设置等显示中央对藏主权的关键问题上,坚持原则,维护了中央政府的权威。这部片子是历史最具权威且有说服力的记录。

  这部纪录片,还特别请了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配曲。1940年,他在香港接到邀请后,即为《西藏巡礼》配乐。尔后, 马思聪为影片专门作了《主题歌》、《途中曲》和《喇嘛寺院》等。据音乐家赵沨回忆,马思聪为该影片的配乐一共写了十几段,后来,他又根据这部《西藏巡礼》的音乐主题,谱写了小提琴曲《剑舞》、《述异》两个乐章。次年,写成一部包括三个乐章的小提琴组曲《西藏音诗》,开了以民歌为素材的先河。该组曲曾由当时的中华交响乐团在重庆等地演奏。

  
图为纪录片中马思聪的曲子。图片由喜饶尼玛提供

  关于这部片子基本情况,有关资料介绍较细,限于篇幅,我们摘引一段:

  “~~~~~~

  《西藏巡礼》 1940年 有声 50分48秒

  完整摄制:中央电影摄影场 监制:罗学濂

  编导:徐苏灵 录音:任冰

  音乐:赵沨 美术:邓白、葛师甬 洗印:胡灼全、黎锡常

  插曲:马思聪 摄影:陈嘉谟

  中央册封热振呼图克图为辅国普化禅师。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黎明举行第十四辈达赖喇嘛坐床大典。

  大典举行后,达赖喇嘛游憩于布达拉宫之顶。

  哲蚌寺。

  色拉寺。

  扎什伦布寺——后藏之大寺院。

  大昭寺。

  西藏民间之歌舞剧。

  西藏北部人民之舞蹈。

  检阅神兵——西藏新年季节中之一重大仪式。

  吴委员长忠信任务完成后,取道印度,缅甸东返,于二十九年六月十一日飞抵陪都,此行历时八阅月,结果甚为圆满。”

  当年,该片即在全国各地上映,还有人谈到在噶伦堡也看过。这部特殊影片的拍摄,得到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

  1941年3月25日,蒙藏委员会为《西藏巡礼》影片摄制成功请嘉奖有关人员专门报当时的中央宣传部。4月2日,中央宣传部为嘉奖《西藏巡礼》影片摄制人员徐苏灵、陈嘉谟事复蒙藏委员会。

  这部片子在中国纪录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引起很多学者关注。后来,很多涉藏电视片引用了这部珍贵影片的片段,可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人/喜饶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