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学习在高原 >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学习在高原】李靖: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 长期持续为西藏开展医疗援助

2022-11-20 中国西藏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作的重要报告,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阐述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临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为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对医疗卫生、健康保障、科技创新的发展都提出了明确方向。作为一名曾经援藏的医务工作者,我对此深有感触。 

  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的旧西藏,藏医机构和人员主要为贵族、官员服务,广大农奴和奴隶有病得不到治疗。旧西藏人均寿命只有大约36岁,人口增长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以西藏和平解放为起点,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呈现在世人面前——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出台特殊政策,支持发展西藏卫生健康事业,西藏人民的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心系西藏各族人民,亲自为新时代西藏工作谋篇布局,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中央和西藏自治区累计落实投资近76亿元,基本建成了自治区、市(地)、县(区)、乡镇、村居五级卫生健康服务网络,健全了西藏医疗体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等一系列重点工程落地,城市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设施设备更加完善,服务可及性便利性不断提高。 

  
图为李靖开展远程医疗 

  在党中央的特殊关怀与全国各地的支援下,一批批卫生健康工作者锐意进取、克难攻坚,从全国各地出发共同来到雪域高原开展医疗援藏工作。尤其是从2015年开始,党中央启动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改变了过去医疗援藏短期分散的格局。7个对口援藏省市65家医院及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选派上千名骨干医生,帮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等8家医院全部创成“三级医院”,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通过持续不断的医疗人才接力,从“输血式”援藏转变为“造血式”援藏,形成团队优势、发挥整体效应,逐渐为雪域高原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医疗队伍、培育一批实力强劲的医院,西藏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4年11月,我受北京医院委派参加中组部第15批博士团挂职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1年援藏结束后,受西藏组织部挽留开始了第2次援藏,被纳入第16批援藏博士团。 

  
图为李靖带西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京手术 

  第一次踏上雪域高原,充满了好奇,壮美雄奇的风光、醇香温热的酥油茶……处处是令人倍感新奇的高原风情。但真正开展医疗工作后,发现西藏的医疗水平与北京存在着巨大差距。当时,我们尝试开展互联网医疗,希望把北京的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到西藏。我们第一次在西藏通过互联网超声技术与北京连线,对西藏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了检查,并安排患儿到北京进行免费手术治疗,使患儿得到了新生。在第二次援藏开始的时候,我们又在西藏7个市地全面开展了新生儿代谢病筛查,覆盖2万多名孩子,占整体出生人数的一半。筛查弥补了西藏自治区的空白,使全国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能够开展新生儿代谢病筛查工作。 

  援藏任务结束后,援藏的心意没有结束。为了能够长期持续性为西藏开展医疗援助工作,我联合众多援藏干部共同倡议发起,于2019年6月成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雪域健康基金,致力于协助全国援助西藏、新疆、青海等高海拔、偏远地区建设工作者更好地为高原地区的人民健康提供帮助。 

  
图为李靖在西藏开展先天性心脏病诊疗培训 

  雪域健康基金成立以来,向西藏捐赠了高原健康包200份、价值50万元制氧机两套,总价值近400万元;捐赠了102万盒降糖药品用于西藏等12省、49个地区的近20万名糖尿病患者;建立了两个习服基地服务高原工作者几百人次;开展多次高原典型病义诊、健康医疗及急救培训;出版了“高原健康100问”,推动高原地区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完善高原民众的健康医疗条件。基金下成立的雪域健康医疗志愿团队现有医护专家70余位,覆盖北京30余家三甲医院的各个科室,为西藏提供线上与线下的医疗支持。今年年末,基金与中国电信合作准备募资100万,在西藏昌都市边坝县开展儿童髋关节脱位早筛项目。基金与泌尿科专家合作准备通过公益直播形式再募资100万,为西藏患肾结石的小朋友进行免费手术。 

  “一次援藏行,一生西藏情”。一晃援藏工作结束已经6年了,但西藏仍是我的第二故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在西藏工作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国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国土。由于高海拔,导致空气稀薄、缺氧、气压低,在高原长期高强度工作的人群会长时间处于低氧低气压环境,患高原病的可能性更大、患病的程度更高。例如,在西藏期间,我们在巡诊过程中看到哨所官兵皮肤干燥、嘴唇青紫,血氧饱和度只有80%左右,而低海拔的平原地区一般都在98%以上。 

  高原地区卫生勤务保障的模式、手段和要求相较于平原地区有所不同,对救治及时性要求高、对新技术依赖性大。为此,今年我与有关机构合作,针对军队在平原地区的低氧低压适应性训练和在高原地区高原病救治需求,开展高原病救治技术标准研究。 

  伴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医学理论与方法也得到了长足进步,让“看病难”“就医烦”这些医疗难题有了破解之道,远程医疗逐渐成为一种新业态。 

  就西藏而言,远程医疗技术的推广使用意义深远,有助于打破空间限制,集结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专家远程会诊、“云会诊”等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在“家门口”就诊也能得到最好的治疗,不仅提高了地方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也为患者节省了看病的时间和费用,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更好让老百姓享受到普惠医疗。对于援藏医生而言,借助远程医疗技术能够在援藏任务结束之后,更好地为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更好延续自己的西藏情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二十大为我们医疗科技援藏指明了道路。当前,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正确指引下,西藏各项事业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将与伙伴们在医疗科技援藏这条道路上一直坚定地走下去!(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李靖 作者系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中组部第15、16批援藏博士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