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学习在高原 > 高谈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将由各族人民共同开拓

2020-09-05 中国西藏网

  8月28日至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就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进行了全面阐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我注意到他提出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中的新变化,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这一要求,为新时代在精神层面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以往的几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加强共同认同也被列为治藏方略之一,比如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提出了“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意识”的要求,而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增强中华民族意识”更具体化为“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此次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把加强共同认同凝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方式、方法,即“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以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涉藏州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最为直观的。如今,当游客前往西藏以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涉藏州县旅游,会发现这些地方的交通基础设施之好足以颠覆我们对西部地区的传统认知。以四川省涉藏州县为例,由于“三通”工程的实施,几乎每个乡都修了柏油路、每个村都通了水泥路或机耕道。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和国家几十年来在西藏以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涉藏州县巨大的投入。我和一些学者在涉藏州县的田野调查过程中,常常会感慨,党和国家的涉藏工作取得了很多巨大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应该是打通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这在中国来说应该是前无古人的,即使放在当今世界的横向比较来看,也是极其少见的。

  打通西藏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应该注重打通人心方面的“最后一公里”。毕竟吃饱穿暖只是人比较浅层、基础的需求,而精神层面的认同则是更为深层、根本的东西。在历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文件中出现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中央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党中央在不断强调西藏工作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特别是加强共同认同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要求正是反映了这一趋势。

  在具体怎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也给我们提出了具体方式和方法。如果再回过头看一看历届中央领导人在相关问题上的主张,我们会发现是一脉相承的。比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但是那一般地不是重点……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上世纪80年代,党中央提出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上世纪90年代,党中央提出的“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等,深刻揭示了为实现铸牢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族人民之间相互尊重、理解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各族人民之间交流交往交融的必要性。

  今年8月,我到四川省涉藏州县考察少数民族与中国革命,在那里看到听到了很多藏族人民支援、帮助红军战士的故事。我们知道,红军长征有一段是经过四川省涉藏州县的。当时,不仅红军身后有国民党和四川军阀的追兵,而且红军战士们长时间处于缺衣少粮的状态,那是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正是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当地藏族人民出人力、出物资,有力支援了红军,帮助中央红军顺利到达陕北,在延续中国革命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跟各族人民共同的支持分不开的,新中国的诞生,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一定要牢记,只有人们打心底里认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将由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才是可能的。(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励轩 作者系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