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学习在高原 > 咱们的致富带头人

【咱们的致富带头人】38年,她为何改变了命运?

2019-12-17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51年前,扎西次措出生在一个世代以裁缝为生的家庭,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里,小次措喜欢搜集一些破烂的胶鞋、衣服,模仿爷爷和阿爸把这些“废品”加工成自己喜欢的服饰。

  13岁那年,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相继因病去世,只剩下小次措和5个弟弟妹妹。仿佛一夜之间,这个家里最年长的孩子,承担起了养家的重担。


图为扎西次措(右)展示分拣羊毛,去除羊毛中的杂质,使之蓬松干净 摄影:郑朔

  38年过去了,当记者一行走在有着西藏自治区“昌都后花园”之称的类乌齐县县城里,只见周边的高山白雪皑皑,雪风从桑多镇街道呼啸而过,街上行人寥寥。与冬日高原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街上的一家藏族服饰店里,挂满了形式各样的藏装,店主扎西次措满面笑颜地陪顾客挑选着服饰。

  此时的扎西次措已经51岁,拥有了自己的公司——类乌齐县扎西次措民族服装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还被授予西藏自治区“最美格桑花”、西藏自治区三八红旗手、昌都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从孤儿蜕变为“致富带头人”, 38年的光阴里,不只是扎西次措一个人、一个家庭改变了命运,还有480多人和无数个家庭在她的带动下靠双手摆脱了贫困。这背后,靠的是一份感同身受的懂得和一颗扶贫济困的善心。


图为扎西次措在藏式服装店里展示自家生产的服饰 图片由扎西次措提供


图为扎西次措(右一)与学徒工人们晾晒羊毛 图片由扎西次措提供

  少年失去双亲的经历,让扎西次措对有着类似经历的孤儿心生不忍;既当爸爸又当妈妈的历练,赋予了她坚韧不屈的性格和无坚不摧的干劲。16个孤儿一个接着一个被她收留成为了家人,加上5个弟弟妹妹,为了养活这一大家子,她领着他们上山挖草药,整整装满3个大车,然后拉到成都,每车卖了6万元。怎么样让这些孩子将来有能力养活自己?扎西次措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她在成都购买了10台缝纫机,带回家教他们手艺。

  1991年,扎西次措参加了当地妇联举办的“缝纫裁剪培训班”,学成后,她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1992年,她创立了一家小型服饰加工厂,专门收特困家庭的孩子和孤儿为徒弟,将自己学到的所有本领都传授给徒弟们。为了更好地售卖这些产品,她在桑多镇开了一家藏族服饰店。采取订单加工模式,与服装销售商场签订合同,招聘一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妇女,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按照合作的方式付与劳动报酬,截至目前,创造了年均5万元的劳动报酬。

  扎西次措还通过个人和公司帮扶贫困户。2012年开始,扎西次措每年节日都会去五保集中供养中心慰问;2013年从公司所得利润中抽出50%以现金形式捐赠给县里的贫困户;2017年开始每年为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

  2015年昌都市妇联“妇女创业就业基地”在扎西次措的公司挂牌成立,她也积极组织并努力带动全县贫困妇女就业增收。作为基地负责人,她年复一年地为藏族服饰加工培养着传承人,每年农闲时节,培训班人员多达60余人。基地从未收取过学费、设备的费用,并且将价值8万元的藏式服装捐赠于孤寡院老人,目前培训出专业人员共计480多人。


图为在昌都市妇联“妇女创业就业基地”里加工服饰的藏族妇女 摄影:郑朔


图为扎西次措(右)指导次央巴措加工藏装 摄影:郑朔

  “我以前根本不会做衣服,多亏了扎西次措老师的指导,我的手艺长进很大,手工做出来的服饰带来的收益不少,有了稳定收入,家里两个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都不愁。”昌都市妇联“妇女创业就业基地”里,次央巴措正在熟练地使用缝纫机缝制一件藏装的边饰,她是一名单亲母亲,曾经没有工作,要供两个孩子上学,生活很困难,扎西次措得知情况后,专程上门做思想工作,并邀请次央巴措到公司来工作。

  2天前,25岁的类乌齐镇人巴桑措姆也来到了扎西次措的公司工作,她说:“我来这里就是想在扎西次措老师手把手的教导下学一技之长,学成之后,我想开一个比这家还大的店,靠自己的双手改善家里的生活。”


图为扎西次措在有着“妇女之家”之称的昌都市妇联“妇女创业就业基地”前 摄影:李元梅

  扎西次措在昌都市妇联“妇女创业就业基地”后院里谈到了未来,她说:“得益于党中央的关怀,现在的各项扶持政策真是好,我打算2020年在这里新建一栋楼,一层开商铺,二层作为服饰加工厂房,三层设为电商销售办公点,吸纳44名待业大学生就业,四层为工人休息室,五层是一个展览室,展现当地曾经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新旧对比,让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

  在与扎西次措的交谈中,她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感谢”,“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让我和像我这样的藏族妇女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说这些话时,她脸上的笑容朴实而坚定。(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元梅 郑朔 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