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颜值产值双丰收!高原油菜开出“幸福花”

2025-08-15 西藏日报


墨竹工卡县榨油厂生产车间。


墨竹工卡县特色农产品展示。 图/记者 贡曲罗杰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的亮眼答卷——这里种植的小油菜,如今已蜕变为集种植、加工、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特色产业,让千年农耕焕发新生机。从“自种自食”的传统模式到规模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从单一榨油到农旅融合的多元发展,墨竹工卡县以“一粒油菜籽”撬动整条产业链,带动4000余农户增收致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篇章。

  千年农耕脉络中的小油菜:奏响现代化突围交响曲

  清晨的阳光洒在拉萨河上游的河谷地带,墨竹工卡县工卡镇的油菜花田泛起金色的波浪。村民次仁旺堆正在田间查看油菜长势,他家的10亩地全部种上了经过改良的优质小油菜品种。“过去我们种油菜只是为了自家吃,现在不一样了。”次仁旺堆说道,“现在每年到收购的时候就有公司包收购,价格还比市场高。”

  墨竹工卡县的小油菜种植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这里独特的海拔、强日照和昼夜温差,造就了油菜籽颗粒饱满、含油量高的特质,所产菜籽油具有“无烟浓香”的特性。但千百年来,这种优质农产品始终未能突破“自种自食”的传统模式。

  长期以来,小油菜以 “自种自食、零散交易”为主。直至援藏政策介入,1999年起,南京市科委援建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种植技术,推动小油菜从“传统作物”升级为“经济作物”;“一桶油”的朴素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始终,尊重每一粒油菜籽生长、珍视每一滴菜籽油萃取,逐步形成“种植规模化、加工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的特色产业格局。

  技术革命带来了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数据显示,采用新种植技术后,墨竹工卡县小油菜平均亩产从90公斤提高到140公斤,出油率从35%提升至42%。更关键的是,随着“企业+农户”模式的推广,分散的农户生产被纳入产业化体系。

  墨竹工卡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仓木拉介绍道:“小油菜在我们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过去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援藏力量给我们带来了技术和理念,让这些传统作物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粒籽”到“一桶油”的全产业链实践:全链协同促振兴

  在墨竹工卡县的产业发展中,墨竹工卡县榨油厂始终牢记社会责任,通过“就业+收购”双路径带动本地发展。记者来到墨竹工卡县榨油厂,采访到车间主任仁青。他是工卡镇嘎则村1组村民,2020年7月到榨油厂上班,目前担任车间主任,每个月平均工资5100元。仁青说:“在这里工作不仅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里,非常感谢榨油厂给我这个机会。”

  据了解,像仁青这样的员工,榨油厂共有26个稳定岗位,涵盖4名大学生、11个脱贫户及11名其他劳动力。在原料收购方面,2024年收购菜籽油原料471.2吨,直接带动群众增收385.5万元。这种“岗位稳收入、收购促增收”的模式,实现地企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为实现规模扩张与农户增收联动,公司通过“企业+农户”模式与4000余农户签订原料收购协议。墨竹工卡县榨油厂总经理次旦央珍告诉记者:“每年公司还会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户的油菜籽,为农户兜底。”

  仓木拉也提到:“2025年,墨竹工卡县油菜种植面积达3.03万亩,较往年显著增长,为了让农户放心种植,援藏工作组联合墨竹工卡县农业农村局推出种子化肥优惠、耕地托管包服务。同时,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土地条件和气候特点,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比如小油菜的播期在5月初至5月下旬,要施足基肥、精细整地等,这些技术指导确保了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品质是我们的生命线。”次旦央珍拿起一瓶金黄透亮的菜籽油介绍,“我们的产品酸价仅1.2,烟点达180℃,远超国家一级标准。”这份品质赢得了市场认可——2020年“墨竹小菜籽油”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企业获评拉萨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并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多项资质认证。次旦央珍自豪地说:“我们的产品品质过硬,这是我们打开市场的关键。消费者认可我们的产品,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2023年建成的小油菜榨油厂(二期)总投资3000万元,配备吹瓶机、灌装机等全套现代化设备。从一期半自动生产实现跨越式升级,达成“全自动标准化生产”。次旦央珍介绍:“目前,我们厂年均加工能力可覆盖近3万亩油菜籽,从 ‘一粒油菜籽’到‘一桶精制油’ 的转化效率大幅提升,为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能支撑。”

  油菜花海里的文旅新篇:农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七、八月份的墨竹工卡县,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宛如金色海洋。来自成都的摄影爱好者张先生正拍摄着这壮观景象:“我在社交平台看到这里的照片就被吸引了,实地看更震撼。”

  这片自然馈赠的花海,如今成为墨竹工卡县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油菜花+”模式的深入推进,传统农业正焕发出多元价值。

  这种“可视农业”模式正在形成良性循环。游客通过观赏活动,建立起对产品的信任,而产业发展的成果又转化为旅游吸引力。墨竹工卡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姜朝堂表示:“我们要让油菜花不仅开在田间,更开在产业链上、开在百姓的钱袋子里。”

  在产品创新方面,全系列产品包装也融入了“千年种植史”等文化元素,强化高原特色辨识度;搭建全链条溯源系统,让“高原特色健康食用油”核心定位可感知。针对现有规格场景覆盖局限,新增70ml迷你便携装、300ml随身装、700ml分享装;以现有优质油菜籽为原料,采用物理萃取工艺提炼带高原草本清香的特色香油。

  产品以“高原特色健康食用油”为核心定位,在“天边墨竹”公共品牌的赋能下,构建起“区内稳基、区外拓面”的多元销售网络。在区内通过学校食堂、机关及工会福利采购、线下门店零售等渠道形成稳定支撑,2020-2024年累计销售额达1798万元;在区外通过参与全国农产品展销会对接优质渠道资源。次旦央珍说:“我们的产品从高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品牌影响力正从西藏逐步向全国辐射延伸。现在很多区外的客户都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把产业做大做强。”

  墨竹工卡县通过发展油菜种植、加工、文旅融合等全产业链模式,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正如墨竹工卡县唐加乡老人普布所说:“我们种了千年的油菜籽,今天终于开出幸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