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理论

创新数智化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2025-09-05 青海日报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深刻改变社会经济结构、驱动各行业加速转型的同时,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职业院校必须主动回应数智化浪潮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进系统性、深层次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优化专业:构建数智化专业集群。面对数智时代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态势,职业院校需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产业规划,系统推进专业结构优化。推动传统专业数字化改造,将人工智能、数据分析、虚拟仿真等数智元素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与教学实践。积极布局新兴领域专业建设,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方向,加快填补人才缺口,提升职业教育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覆盖能力和服务能级。在专业集群构建过程中,打破原来的专业隔离状态,推动师资、课程、实训等资源跨专业共享,打造跨学科教学团队及项目实践平台,借助融合化、模块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综合能力。

  深化融合:构建产教融合共生体。数智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应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由松散型向实体化、机制化转变,构建深度融合的区域性产教共生体系。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强化同政府、行业及企业的战略协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及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中心,推动资源互通、人员互聘、技术共研,切实推进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企业应深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专业规划、课程设计到实习实训、就业指导全程协同,增强产教融合的“自我造血”功能。

  提升效率:构建个性化培养体系。针对学生多样化需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技能水平。通过部署智能学习管理系统,实现学习行为数据、过程性评价数据和互动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并与校务系统实现数据对接。运用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智能化学习分析,生成可视化学习诊断报告。系统构建动态知识图谱,实现知识点关联度分析、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和智能错题归因,为学生提供差异化资源推送、弹性考核标准和智能辅导服务。通过数智赋能的个性人才培养方案,可提升学习效率,全面提升个性化指导覆盖率。

  创新教学:以数智赋能精准育人。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职业教育可实现对传统教学范式的深层变革。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进混合式教学、项目化教学及情境化学习,优化课程教材,定期更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课程体系。依托数智技术分析市场和行业发展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可基于在线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远程教学和互动。还可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各种职业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数智化并非仅仅是技术工具的运用,它还关乎职业教育理念、模式、体系以及文化的全方位重构。随着“十五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逐步推进与新政策落地生根,我国职业教育正加速向类型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数字赋能充分、国际影响突出的现代化体系迈进。未来,数智技术将从辅助手段逐渐演变为重塑教育生态的重要力量,以形成更为开放、智慧且包容的高质量职业教育全新图景,为每一位学习者赋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单位分别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5年度课题:基于数智技术的湖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JK25BZY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