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提出了殷切期望。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力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责任担当,同心协力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有力有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纸短情长,温暖人心,字里行间充盈着人民领袖爱人民的深厚情怀,表达了党中央对西藏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蕴含着推进“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的期望嘱托,既是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极大鼓舞,也是对进一步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指引。
(一)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雪域大地、情系西藏人民,回信中总书记深情回忆起4年前嘎拉村之行的美好时光,对村里近年来发生的新的可喜变化倍感欣慰,饱含对西藏发展的关心、对西藏各族人民生活的关切,体现出人民领袖境界高远、忠于人民的博大胸怀,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永远是边疆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嘎拉村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雪域高原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我们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共产党亲、总书记好”是雪域儿女的共同心声。学习领会重要回信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带领各族群众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二)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历史情怀。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历史上,西藏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严重窒息社会生机和活力。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实现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向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开始全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西藏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近年来,嘎拉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仅吃上了旅游饭,还吃上了生态饭,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嘎拉村的幸福美好生活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生动实践,也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典型代表。学习领会重要回信精神,感受今昔对比,增强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党、感党恩、跟党走的历史自觉。
(三)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真挚的边疆情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西藏作为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彰显出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巨大治理优势。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有着深切的感情,对西藏工作有着深入的思考,对地处雪域高原的各族人民格外关心、特别厚爱。三次亲赴雪域高原,两次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多次就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支持西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给西藏干部群众回信,时刻牵挂着西藏的发展,时刻关心着西藏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安危冷暖,昭示着人民领袖深厚炽热、隽永绵长的似海深情。回信深刻阐述了繁荣稳固的辩证关系,阐述了昔日贫穷变今日富裕的内在逻辑。学习领会重要回信精神,关键在于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以此为指引建设边疆、发展边疆,不断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对西藏在落实党的兴边富民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乡村全面振兴、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边疆繁荣稳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逻辑严密,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又深刻反映了新时代西藏建设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蕴含着强大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和实践力量,是做好新时代西藏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目标任务:建设繁荣稳固的祖国边疆。在回信中,总书记明确提出“为建设繁荣稳固的祖国边疆贡献力量”的要求,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边境线长约4000公里,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和重要门户,对全国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届自治区党委作出“着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努力做到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走在全国前列”的重大战略安排。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扛起强边固防兴边富民的如山使命,把边疆地区发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
(二)根本基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家在信里说得好,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山雄有脊,房固因梁。做好西藏工作,关键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创造了彪炳千秋、利泽万代、亘古未有的历史功绩,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正是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就没有西藏各族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视察时指出:“这些年来,西藏各族群众生活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所到之处感受到了大家对过上好日子的幸福之情、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我们要始终心向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主题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放在首位。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和发展进步的基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最强的力量。十届自治区党委提出“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西藏各项工作的主线,使之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始终。必须要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和长远性工作来抓,让“五个认同”的思想观念、民族团结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团结奋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价值旨归: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嘎拉村全体村民要“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一直以来,西藏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西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五)特殊使命: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在回信中,总书记指出“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生态价值独特而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西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护好青藏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扎实推进美丽西藏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六)品牌引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回信中,总书记提出要“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的要求,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品牌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嘎拉村因山野桃花而闻名,要加强“桃花村”品牌建设,擦亮文旅“金名片”,把嘎拉村打造成“人间桃源”。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文化习俗、区位条件等因素,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能有效促进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并且特色鲜明的各类品牌,建设高原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三、系统掌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实践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与对西藏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相互贯通、一以贯之,我们要在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的基础上,融汇历史与当下、贯通一域与全局,整体把握、一体落实,自觉将回信精神融入“四件大事”“四个创建”,持续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负重托、有所作为。
(一)聚焦稳定这件大事,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全面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警钟长鸣、警惕常在,强化底线思维、忧患意识,以科学化机制和常态化、法治化理念,把维稳工作做在日常、做到经常、落实在基层,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深入实施“四大工程”“六项行动”,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族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成为行为准则和日常习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五个有利于”标准,深化拓展“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二)聚焦发展这件大事,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抓紧抓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贯穿发展始终,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让经济发展当前有活力、未来有潜力,依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构建具有西藏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口、人心、人才等深层次问题,从“关键小事”入手,办好“民生大事”,夯实党在西藏的执政根基。
(三)聚焦生态这件大事,切实把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个“国之大者”作为优先考虑。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严格执行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美丽西藏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统筹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赋予所有经济社会发展环节以生态优先的意义,打造地域特色生态名片。推进能、水、粮、地、矿、材等各领域节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优先意识成为西藏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信念。
(四)聚焦强边这件大事,切实履行好拱卫祖国西南边陲安全这个政治责任。坚持屯兵和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一体推进强边、安边、固边、富边、睦边,坚持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统筹推进边防建设和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因地制宜发展边境产业,加快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让边境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爱国守边意识强起来。强化各族群众的守土固边意识,鼓励各族群众扎根边陲、守护国土、建设家乡,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落实思树,饮流怀源。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关怀至深、期望至重。我们要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制度化、常态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把西藏的事情办好,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充足的干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以实干实绩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上一份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