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理论

新法护航民营经济打破发展“玻璃门”

2025-05-15 四川日报

  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围绕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既是对“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的深化落实,也是应对当前经济转型挑战、释放民营经济活力的关键举措。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也标志着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从政策层面上升到法治化、制度化的新高度,有效回应“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核心诉求。

  民营经济是四川省经济增长、创新创业、吸纳就业的重要主体,是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今年一季度,四川民营经济增加值达8425.6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全省GDP增速。但也需要看到,四川省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长期面临市场准入隐性壁垒、融资难融资贵、权益保护不足等痛点。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正式施行,将破解融资难、打破“玻璃门”、强化法治护航等,直接释放多重红利为四川民企带来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区域协同等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法律提出的“非禁即入”相关要求与四川已有的“蓉易投”平台、清理市场壁垒等政策形成联动,将进一步强化这些地方实践的法治保障,吸引更多民企参与重大项目。破解融资瓶颈方面,所提出的差异化信贷政策、不良贷款容忍度调整等条款,将推动四川金融机构创新产品,降低融资成本,推动民企技术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增强权益保护方面,针对“乱执法”的约束与四川正在开展的“五个专项治理”形成互补,有助于缓解民企“不敢投”“不愿扩”的顾虑,促进长期投资规划。促进区域协调方面,支持民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四川可依托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推动民企在区域产业链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为政策红利的“放大器”、改革深化的“催化剂”,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施行是国家对民营经济战略地位的全新定位,其核心是通过法治化手段构建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就四川而言,这是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重要机遇。未来,四川还要结合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细化配套政策,推动法律条款转化为企业的实际获得感,让民营经济这匹“黑马”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蹄疾步稳,不断为治蜀兴川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