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理论

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12-02 西藏日报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如火如荼进行。围绕网络空间发展主导权、制网权的争夺日趋激烈,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防线。首先,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础。今天,网络已成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如果网络意识形态出现混乱或被敌对势力渗透,将会导致社会动荡乃至政治危机,严重威胁国家政治安全。其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网络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如果网络意识形态出现混乱或被敌对势力渗透,将会导致国家经济秩序的破坏乃至经济的衰退,严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再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也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而网络意识形态则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果网络意识形态出现混乱或被敌对势力渗透,将会导致国家文化的主体性受损乃至衰落,严重威胁国家文化安全。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进程,需要久久为功。特别是当前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外部环境看,敌对势力凭借拥有大型数据库和强大的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加紧在网络空间对我国进行渗透和侵蚀,不断挑战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一方面,他们利用网络平台传播西方价值观和政治制度,试图影响中国民众的价值观和政治信仰。另一方面,他们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中国网络舆论新重心发布各种虚假信息和谣言,煽动社会不满和分裂,试图破坏社会稳定。从内部环境看,网络暴力、极端言论加剧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一些网民在发表言论时缺乏理性思考,容易被情绪左右,从而采取极端言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技术手段看,智能算法中的意识形态内嵌问题也值得关注。今天,因“客观、中立、准确”的特性,智能算法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涉及社交媒体、搜索引擎、推荐系统等方面。然而,这些智能算法的特性是相对而言的。它受到数据、模型选择和训练方法的影响,因而可能存在主观偏见和误差。意识形态是可以通过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和结果呈现等环节,内嵌到智能算法中,从而影响其结果和决策。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内嵌问题可能导致信息过滤、内容操纵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增加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性,唯有不断提升捍卫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不断塑造总体有利的国家安全态势,才能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首先,要强化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其次,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应协力应对网络暴力、极端言论等网络违法行为。相关部门需要尽快组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依法依规打击网络违法行为。而学校、家庭、社会则需要从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上发力,引导人们理性表达意见和看法,避免情绪化的极端言论。再次,不断提升技术防护能力。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有效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互联网的全球性特征使得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之内。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挑战。通过信息共享、技术交流等方式,加强跨国协作,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和稳定。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315119118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