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宗教

从富贵花到“两世花”:甘肃临夏伊斯兰文化中的牡丹

2019-07-12 周传斌 中国民族报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富贵。临夏回族穆斯林在艺术中借用和重塑了牡丹符号,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间的对话。被重塑后的牡丹符号呈现出回族穆斯林对“两世吉庆”的人生哲学的表达。


临夏太太拱北照壁图“百鸟朝凤”,凤凰下面为一株牡丹。 郭兰茜摄

  牡丹是原产于中国的花卉,有三大牡丹品种群分布于中原、西北和江南,隶属于西北种群的紫斑牡丹原产于甘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是当之无愧的富贵花。

  甘肃临夏地区有着悠久的牡丹种植历史,所谓“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无论回汉各族,临夏人都深爱牡丹。在临夏市的清真寺、拱北和民居的建筑空间中,有大量与牡丹有关的砖雕艺术作品和绘画艺术作品。

  临夏回族的砖雕艺术受伊斯兰教影响颇深,多以花草树木和山水景物为表现对象。砖雕艺术家绽成元的东公馆砖雕和周声普在红园的“牡丹图”,都是民国时期遗留的砖雕瑰宝。经字画则是将伊斯兰书法艺术、汉字书法艺术与中国绘画艺术相结合的艺术。

  牡丹砖雕主要存在于建筑空间的照壁、门柱、墙面等位置。回族民居照壁砖雕的主题图案多为牡丹,形式以独枝牡丹、折枝牡丹、缠枝牡丹和瓶花牡丹为主。牡丹在世俗空间的艺术中所呈现的是“富贵”之意,而在临夏榆巴巴拱北、太太拱北、台子拱北、胡门拱北和大拱北等空间中,牡丹大都作为照壁砖雕的边框存在。牡丹以条形边框纹样和岔角花的形式装点着照壁砖雕正中位置的主题图案或中心花。

  砖雕图案中,最为常见的是牡丹与各种植物符号的组合,如牡丹常与荷花成对出现,取其谐音是“和睦相处”,取其内涵则是“富贵清净”。而牡丹与动物的组合形式只存在于拱北中,这一组合样式是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后的产物。

  临夏经字画家赵玉芳和马文刚将牡丹融入到伊斯兰书法艺术作品中。就经字画整体而言,牡丹有4种组合方式和位置:可作为岔角花衬托画面中心的经文;与其他植物图案分别处于四扇屏的中心位置,牡丹的周围被经文字母所包裹;画面的核心位置为放置于几案上的瓶花牡丹,上方为经文和字母细描的汉字;牡丹也作为《古兰经》经文的装饰花样出现在作品中。

  牡丹是美的象征符号——这是中国本土的地方文化,也是牡丹得以在回族穆斯林的世俗空间和神圣空间中自由穿梭的基础。在临夏回族穆斯林的世俗空间中,牡丹符号所处的位置是“中心”,它所呈现的是富贵花的形象,体现了穆斯林对今世生活的期待;而在神圣空间中,牡丹符号所处的位置往往是“边框”。边框是将艺术品从周围的空间分开来的边界,让人们的视线得以聚焦于画面空间的中心。

  临夏经字画艺术家赵玉芳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解释了牡丹符号为何会被临夏回族穆斯林借用到神圣艺术中:“如果作品里只是纯文字,很多人就欣赏不了。牡丹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民间文化的交流。”

  历史上的回族穆斯林对牡丹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继承和重塑,是一种普遍而又通俗的包容文化差异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