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宗教

【文化浸润宗教】根植中华文化沃土 道教随方设教 愿国安民丰

2019-06-05 王茜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近日,在山东曲阜举办的宗教界人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宗教界代表人士各自阐述我国宗教如何浸润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图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诚达接受记者采访

  道教:根在中国,土生土长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根在中国,是中华沃土孕育了道教这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诚达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这片土壤孕育道教的同时,道教的文化信仰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关系密切、相互融合。道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很多文化精髓也是道教倡导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列举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理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是道家重要思想,也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张诚达道长认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中的这句话表达的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共荣态度,也是中华传统的文化精髓,而且对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人来说都是积极的,可以借鉴的。”

  张诚达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很多不同教派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道家所说的‘齐同慈爱’,表达的是普世的爱护和关心,而‘异骨成亲’,就是将对亲人的爱扩大到无血缘关系的他人身上,与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同样的道理。 ”


图为张诚达等宗教界人士参观孔子研究院

  任务:符合时代进步要求,跟上中国发展步伐

  张诚达生动地描述了宗教中国化的必要性,“(宗教)想要在中华沃土更好地生长,那么就必须吸收这片沃土所有的营养,而这片沃土的营养是中国的营养,想要吸收得好,就必须中国化。”

  “道教的发展跟上中国的现代化,跟上中国的发展,符合中国的社会,为现代中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道教教理教义以及相关内容做出调整符合中国现在的国情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出现代阐释。”他认为,“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将道教优秀文化再发掘、再整理。因为古老的道教文化,可能并没有完全发掘整理出来,可能有好多我们发现了,但是还没有吸收好、运用好,所以中国道教协会2017年发起‘道教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研究课题,旨在梳理道教以往的优秀思想,服务于当代以及未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图为张诚达观看有关孔子生平的展图

  直面:随方设教,不断完善升华

  面对社会上有些人对于道教的一些质疑和误解,肤浅地把道教与算命、风水等同,张诚达表现得很豁达,他不避讳地说,“因为道教是古老的,是从中国古代到现在一直存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有更新,一些古老的内容与现代社会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这是正常的。道教要‘随方设教’与时偕行,不同时代要有不同的调整,要有不同的内容和阐释,要适应时代,要符合时代要求。道教从古至今一直在发展、在完善,不断做出调整。”

  张诚达最后说,“‘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后面还有两句是‘国安民丰,欣乐太平’,这是道教对祖国美好的祝愿和期盼,同时道教界也在为这个美好的愿景努力着!”(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