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宗教

禅宗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

2018-09-28 王征 中国民族报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杰出代表,中国佛教的特质出于禅宗,尤其是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创出了一条符合中国文化特质的佛教哲学体系。《六祖坛经》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后代之禅师接过衣钵、融合儒道,进一步扩大了禅宗的影响力,并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禅宗主张人人皆有佛性、见性成佛;摆脱烦琐推理、主张直觉顿悟;提倡无念为宗、平常心是道,这与中国文化主干儒家提出的人性善、人人皆可成尧舜之说,与中国人偏爱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与入世与出世相统一的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近乎一致。中国化佛教适应了中国社会环境与民众的信仰需要,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会通融合,填补了中国文化之缺而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六祖慧能大师则是中国禅宗的集大成者,其创立的禅宗对佛教的中国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慧能大师对传统佛教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将从印度传进的佛教中国化、平民化,创立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禅宗成为中国佛教中流传最长、影响最大的宗派。

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即除佛教经典的教义之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达摩大师听说东土震旦(中国)有大乘气象,便来中国传教,成为禅宗第一代祖师。后来,达摩把禅宗奥旨传给了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最后传给了慧能。于是,影响中国千年之久的禅宗,兴盛起来。

禅宗是众多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并且是最有生命力的一枝。迄今为止,它仍然代表着中国佛教的主流。慧能把禅宗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儒家孔孟之道结合起来,其以修身养性为中心的宗教哲学和孔孟的性善说、先验论等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慧能认为“人人皆可成佛”与儒家“人人皆可为尧舜”有着相似之处,正是由于禅宗吸收了中国的本土文化,才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慧能还特别关注下层社会,特别是文化水平不高、不识字的人的学佛权利,关心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前途与命运,希望其通过佛法化解他们的苦难。慧能的禅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坛经》中,《坛经》语言风格也更适合中国的普通民众。《坛经》在中国化、民间化、通俗化方面的、一系列的创新,推动了中国佛教的本土化。

唐宋以后,禅宗几乎成了佛教的代名词,士大夫阶层从起初对佛教的排斥转而信奉、追随,进而改造传统的儒学体系。中国唐宋以降的很多学者亦投入禅宗佛学中,然后再回到道家及儒家,故此,禅宗深刻影响了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说:“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佛教中国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大事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和中国文化性格的塑造具有深远的意义。

禅宗对中国思想与文化的历史影响

毛泽东主席的秘书林克回忆,1955年3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同十世达赖喇嘛谈话时指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渡众生,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讲话。为了免除众生的痛苦,他不当王子,出家创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压迫和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1959年10月22日,他在同十世班禅谈话时说:“我不大懂佛经,但觉得佛经与佛经是有区别的……如唐朝的六祖(慧能)的《法宝坛经》就是劳动人民的。”毛泽东认为,“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大跃进”。

从中国思想与文化来说,禅宗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禅宗大大深化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它直接造成儒学由外而内的转向,即转向重视心性的本体论,儒家甚至引入了禅宗的坐禅方式。同时,受禅宗的启发,道教从唐代开始,也逐渐转向重视内在的清修无为和重玄学。全真派还参照禅林制度建立了道教的丛林制度。如果说禅宗是外佛而内儒道,那么儒教则是外儒而内禅道,道教全真派则是外道而内禅儒。禅宗犹如催化剂,促成了儒释道三教的深度融合。

其二,禅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禅文化,对我国文学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的“自性说”“顿悟说”极大地激发了艺术家创作的主体意识与自觉,对意境论、妙悟说等美学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禅宗思想和禅诗的流行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黄庭坚等的诗词创作,禅家空灵、脱俗的意境,大大丰富了我国的文字宝库。禅宗融儒释道于一体、即世而出世的特点,深受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他们用禅修纾解内心的矛盾、紧张,追求完全心灵化的内在自觉与彻底无功利的超越,深刻影响了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其三,禅宗长期深入民间,又有众多文人的偏爱,它对中国广大民众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民风民俗,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禅宗之所以在中国佛教史上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是由于其特色——开拓创新,扎根人民。其一,心为法本,开拓创新。禅宗不是墨守成规的宗派,而是勇于改革创新的宗派,禅宗的创新精神是其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内在基础。禅宗把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相结合,把握住“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一根本,帮助众生“照空妄念成真念,转得凡心即佛心”。其二,扎根人民,以人为本。禅宗贴近人民群众,把修行同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紧紧结合起来,“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作者单位:济南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