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既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道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未来道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作为基层道教团体、道教场所,江苏常州道教界在践行道教中国化方向、推进道教事业健康发展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常州市道教协会始终把道教界人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带领道教界人士及广大信教群众在思想上与党同心同德,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爱国爱教;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切实增强法律意识与责任担当,维护宗教和睦,社会稳定;组织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培训班;举办骨干人员培训班,提高教职人员文化素质、综合修养和场所管理水平。
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文明智慧与民族精神。道教文化在常州有鲜明地方特色,常州白龙观、东岳行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乾元观道教音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龙观道教音乐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弘扬常州道教文化,常州道教界编撰了《常州道教音乐——常武篇》,举办了中国第十届道教音乐汇演、江苏省第三届道教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此外还举办了一系列论坛活动,推进道教文化研究。2014年起,常州白龙观连续4年举办“横山论坛”活动,深入挖掘道教文化,助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道教界人士和信众同样是社会的一分子,必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常州道教界在济世利人方面努力作为。近5年来,广泛开展扶贫、济困、助学、安老等爱心公益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近500万元,利益人群近2万人次。
践行道教中国化方向,既是当代道教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也是当代道教健康发展的历史机遇。然而,常州市道教协会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基层道教团体共同面临的挑战。一是基层道教团体力量薄弱,影响到中国化的强劲动力。基层道教团体普遍存在“团体弱、场所强”现象,独立运作能力不足,影响着道教中国化方向的步伐。二是基层道教人才尤其匮乏。弘扬道教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道教文化建设是道教中国化的重要举措,而这些举措的实施与推进都必须要有高素质的道教人才。因此,常州道教界正努力探索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既注重内部培养,又加强外部引进。(作者系江苏省道协副会长、常州市道协会长、常州白龙观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