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际最后一抹阳光洒落在各莫寺以及山坳和田野上的民居时,各莫寺在夕阳下灿若镏金,耀眼夺目。此时,远山与寺庙,民居呼应一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的宁静格外的和谐。
向阿坝出发
对于在阿坝藏族地区生活了几年的我来说,总有一种挥洒不去的情结萦绕在心中,那些仿佛有着生命的无处不在的高原色彩,给予我的是毕生难忘的视觉体验。每年不到藏族地区泡上几天,心中那股别扭劲筒直没法述说。
在暴热的四月天的一个星期五,凌晨,我们准时驾车从成都出发前往阿坝。汽车驶出雾气团抱的成都市区,便上了成灌高速。不久,汽车便上了都江堰到漩口新修的公路上,沿险峻的岷江河谷,穿马鞍石、福家等隧道,过漩口、映秀、汶川,又经潺急的杂谷脑河过理县、米亚罗,翻过终年积雪的鹧鸪山,再经刷金寺、甲尔卡、龙日坝、麦尔玛。傍晚时分,阿坝捧出洁白的哈达,捧起飘香的咂酒、欢迎我们的光临。
阿坝图志
阿坝县位于河谷,背临草原,南接森林 是一个历史古老的地域。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自古就是游牧少数民族的家园。今天的阿坝人里还有吐蕃戍边士卒的后裔,据说一些地区的藏语依然有古藏语成分的方言。阿坝有着古老而浓郁的人文文化气息,阿坝人的性格热情而豪迈。
在阿坝这个地域,僧人众多县城周围集中了藏传佛教的所有派别;寺庙繁多,目前,阿坝县共有42座寺庙,连西藏地区都已经无处可寻的觉囊教派“塞格寺”和藏区规模最大的最原始的苯教寺院“郎依寺”也存在于阿坝;县城附近还有一座黄教的尼姑寺。阿坝,就像一座宗教博物馆。
在唐贞观年间,松赞于布率大军攻松州(今松潘县)迎娶文成公主,占领松州以西地区后,大批自称“阿里娃”的阿里人从吐蕃腹地移民到川甘青三省交汇处,这些“阿里娃”就是今天阿坝人的先祖。
世世代代生活在阿坝的“阿里娃”不仅传入、包容丰教、藏传佛教等各种宗教教派,而且还建造了40多座寺庙。今天的阿坝几乎囊括了藏传佛教所有的教派,包括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以及在西藏都几乎绝灭的觉立派。各种教派和寺庙有不同的风格教规、礼仪习俗,加上既有冰川雪峰又有高山峡谷的自然风貌,使得阿坝成为充满探索色彩的旅游胜地。
朝圣的舞台
第二天凌晨六点,天还未完全亮。我们已经爬到县城西北角的一个缓山坡上,等待日出。山坡上风很大很冷,我们只好不停地搓手跺脚驱赶寒意。遥望山下,是大片大片灰黄的天地,更近处,蛰伏着一座座静默的民居。县城里最大的格鲁派黄教寺庙格尔登寺也隐隐约约慢慢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当晨曦初露,大家都兴奋起来。晨曦中涂满金粉的格尔登寺大佛塔远远地吸引着我们的镜头。大家一阵忙碌后,欢跳着下山去,各自在寺内东串西串,寻找一些拍摄的东西。在寺院外,许多老人手握转经筒口念六字真言围着格尔登寺转经廊转经。格尔登寺转经回廊结构复杂,是藏族地区的其它寺庙无以比拟的。穿行在寺院内,大部分喇嘛和转经的老人远远地见着我们的镜头,都躲开了。目前,格尔登寺共有僧人2000多,是阿坝最大的佛教寺院。距阿坝县城东北四公里处的哇尔玛多的郎依寺,是我们即将前往的第一个目的地。郎依寺是阿坝乃至川西北规模最大的苯波教寺院有喇嘛700多人。阿坝县共有三座苯波教寺庙,建在郎依寺对面山坡的多登寺(此寺属国家二级保护单位,藏有乾隆时期的龙椅、两千多年前的法螺号以及众多的文物),还有一座在下阿坝。
郎依寺座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显得格外的静谧,其建筑装饰精美华丽。从外表看,郎依寺与其它藏传佛教寺庙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寺庙大经堂正中供奉的是苯波无教祖敦巴幸饶的巨型塑像,左右整齐地排列着1113尊敦巴幸饶的铜像,后面是历代郎依寺寺主的镀金像,四周墙壁上则画满了苯波教伍史和教义的精美壁画。大经堂的横梁上,各种姿态的仙女雕像十分动人。大经堂的正前方一百米远是一座高大威严的吉祥如意增。
郎依寺的喇嘛告诉我们,塔内供奉着1000多尊敦巴幸饶的塑像和一些经书,塑像底座均以蓝色为底色。蓝色是苯波教的基本色,象征着海洋,代表着博大与无涯。塔周围是装着经筒的转经廊,一些年老的阿妈正在转经。有趣的是,苯波教寺庙一律按逆时针朝拜、转经旋转经筒和参观也要按逆时针方向,它与藏传佛教按顺时针方向转正好相反;这里诵念“八字真经”而不是“六字真言”。本来我们准备上吉祥如意塔拍摄郎依寺的全景,可管钥匙的喇嘛不在,我们只好下山去县城东边的觉囊派寺院塞格寺。
塞格寺建于1862年,寺院实行的是尔哇色桑的世袭寺主制。主要建筑有经堂、掸堂、依估殿、转经房和僧房等。寺内藏有著名的佛教丛书《甘珠尔》、《丹珠尔》两部,《大藏经》三套,鎏金铜佛和塔子上百,释迦牟尼唐卡画《九本生传》三套等。我们游览完塞格寺,便围着附近的经幡塔按顺时针方向转了两圈后,又驱车向各莫寺进发。
各莫寺又称慧园寺,距县城16公里。各莫寺建在一个大草坝子上建筑精美华贵。各莫寺旁建有各莫寺显密讲修院。进得院内,正是午餐时间。刚刚看到的许多喇嘛一下子便不见了,全部涌进了他们的饭厅。我们躺在各莫奇白塔下的草地上,望着朵朵白云千姿百态,几只牦牛悠闲地在我们旁边啃着草皮 此情此景可与神仙的生活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