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宗教

旦增格旦:贡嘎曲德寺的“小少爷”

2018-04-03 陈方媛 西藏旅游

  顺着八廓街敏珠林寺嘛呢拉康左侧的小路进去,渐渐远离八廓街的商业氛围。径直走进一个院落,一个稚嫩的诵经声穿越薄薄的桑烟,悄然传入你的耳朵。住在这里的人都知道,这是山南贡嘎曲德寺的小喇嘛旦增格旦在学习经文。

  在只有6名僧人的这座小小的分寺里,格旦的老师和师兄们都管年龄最小的他为“波多”,藏语里“波多”是少爷的意思。

  大昭寺隔壁的诵经声

  旦增格旦出生在山南地区贡嘎县。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因此受到打击,从此失语,不再说话。之后格旦来到了拉萨,寄居在姑姑家,一直到现在。

  第一天见到格旦,他在二楼的过道里念经。里面佛堂传来阵阵法鼓声,不断有人从佛堂进进出出。旦增格旦穿着一件蓝色的短袖T恤,一条黑色的牛仔裤,看上去跟普通的小孩子没有两样。若不是他专注诵读佛经的神情,以及从他口中发出的抑扬顿挫的诵经声,我真不会把他看作一位出家修行的僧人。

  格旦早已习惯了来来往往的人,并不抬头看。直到楼下杂货店的一位阿佳帮我叫他,小格旦才停下来,转过头,有些疑惑,有些腼腆,带着迟疑的微笑看着我。孩子的防备永远是最容易打破的。在阿佳的翻译下,旦增格旦开始跟我聊天,原来他会说汉语,甚至还会说英语。格旦答应我,明天将把家里的“红衣服”(僧袍)带来穿给我看。

  第二天,我如约而至,这次一进院落,格旦的诵经声听来显得有些遥远。藏族阿佳看到我,指着上面说格旦在楼顶呢。爬上两段陡峭的楼梯,来到这座两层小楼的楼顶。正午的太阳明晃晃地照着阿嘎土夯平的顶层。格旦依靠在佛堂天井有阴影的一侧,两手握着一页经文,小小的身子有节奏地随着诵读晃动着。我走过去,他看到是我,马上露出灿烂的笑,露出几颗尖尖的牙齿。

  我问他,今天带红衣服来了吗?格旦马上认真地跟我说,老师说我没学好“军珠”(指手里的经文),不让我穿红衣服。接着,他反复读着手中唯一一页经文。这是他的老师江白土桑给他指定的今天的学习内容。格旦每天读诵经文,第二天晚上,土桑格拉(“格拉”有老师的意思)便会考他,让他背诵出来。

  格旦身旁放了一个课本夹,长方形的黄色木架里衬着红色的绸布,中间夹着厚厚一叠经文,外面装饰着藏族传统的吉祥八宝图案。格旦说,这个课本夹是姑姑花45元给他买的,里面的经文有95页,他学到第73页了。我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学完,他摇摇头说,只有老师才知道。

  我陪坐在格旦身边,看他专注地诵读经文,猛一抬头,一墙之隔,竟然就是大昭寺,那泛着金光、雕刻着精美佛像和各种神兽的金顶似乎触手可及。墙的这边,是空空的屋顶,一个小喇嘛坐在小小蒲团上,忘我地诵读着。

  格旦波多的第二个家

  接近中午1点,格旦带我下楼去见他的老师——江白土桑。

  山南贡嘎曲德寺主寺位于山南贡嘎县,也就是格旦的家乡。44岁的江白土桑老师也是曲德寺的僧人,6年前从主寺来到这里,格旦在他门下学习也有两年了。

  贡嘎曲德寺属于萨迦派,这个位于八廓街角落里的分寺,只占据这个小楼的二层。佛堂不大,外间供奉着一尊吉祥天母和3尊护法神像。里间,江白土桑穿着僧袍坐在一个高高的椅子上,旁边是一面法鼓,他随手敲打着。我和格旦进屋时,他对面坐着一个戴鸭舌帽的年轻藏族人,是来向江白土桑打卦求事的。

  土桑格拉是格旦的老师,教他藏文、经文、英语、汉语。土桑格拉的英语十分流利,甚至让人听不出话语中的藏语气息。格拉说,来寺院学习之前,格旦曾在拉萨的一所小学读到4年级,两年前才来到这里跟他学习,等他学到18岁,就会回到贡嘎曲德寺在山南的主寺,也就可以正式穿上僧袍了。

  格旦现在不住在寺里,是一个“走读生”,每天早上8点半来到这里,格拉给他指定今天的学习内容,他便自己诵读。1点半,格旦回到姑姑家吃午饭。下午3点半到5点,是格旦学英语的时间。然后格旦可以再背背经文,接受格拉的考试,直到6点又回姑姑家。

  格旦显然很讨寺里其他僧人的喜欢,大家都叫他“波多”小少爷。人们这样叫他时,格旦腼腆地咧嘴笑着应声,这时连平常显得有些严肃的土桑格拉也开怀地笑了起来。

  我问格旦,想妈妈吗?他摇摇头。我问为什么。他说已经忘了妈妈。说这话时,格旦低着头,声音不大。也许,失语的妈妈跟他交流得太少,在这个孩子的心里,妈妈是一个想要亲近却又让他不知所措的存在。而对老师江白土桑,格旦是尊敬中带着一点儿惧怕。他脱掉运动鞋,低头慢慢挪到老师一旁端坐。土桑格拉则微微侧头看着他,严肃的表情遮不住眼里的疼爱。

  1点半了,格旦和我一起下楼,他要回姑姑家吃饭。对于他每天依墙而靠的大昭寺,格旦说他过年、过节时会进去,到现在已经去过5次,给佛祖释迦牟尼磕头,每次磕3个头。格旦现在并不十分清楚他每天那样诵读的经文到底是什么意思,老师也不会考问他经文的涵义。当13岁的格旦成长到18岁,当他可以穿上红色的僧袍回到贡嘎曲德寺时,他是不是会舍不得这个与佛祖只一墙之隔的第二个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