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宗教

藏东南的尼果神域

2018-03-30 文、图 / 洛松次仁 西藏旅游

对于芒康县宗西乡的尼果神山,我早有耳闻,但一直未有机会去朝拜。一次,一位意外相识的尼果寺喇嘛次仁多加,送了我几张尼果的照片,这些有点曝光不足的照片却让我升起了非亲身涉足尼果不可的愿望。

穿越生灵乐园走向尼果寺

2001的5月,一个春光明媚的季节,我们几十个人坐了一辆大篷车,走上了征途。从芒康县城到宗西乡有70多公里,但那时沿途都是稀泥土路,颠簸不堪,我们坐坐走走,半途还吃了个野餐,整整走了一天,仅老然河就来回淌了70多次,夕阳笼罩时才到达宗西乡。

第二天早上,我们向尼果寺院进发了。沿着西河向下游走了1小时,从一条名为“乌龙浓”的山沟进山。到了“乌浓”村就沿着山的脊梁向上爬。“之”字形的路穿于莽莽苍苍的云杉林之中。到半山腰四周就成了青碧碧的青冈树林。我们踏着春风穿行于曲曲折折的绿色甬道上。

5月的似火骄阳,从青碧苍莽的树枝与叶子之中透射出来,地上的湿气也慢慢地蒸发起来,一缕缕轻烟,纷乱的烟雾与光流四处游动,飘忽不定。宁静生活之中的獐子、松鸡、马鸡等野生动物由于我们的到来,也开始不安地骚动起来。它们从下面的树林跳到路中央,看看我们又跳入森林。这些野生动物和其它地方的不一样,对于我们的到来,也就仅仅是不安而已,并没有逃之夭夭。

越往高处走青冈树也就越显矮小了,地上也裸露出了苍白的喀斯特地貌,裸石时隐时现。青冈树的根系不时裸露在白岩上,有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精神。走上一道稍有平缓的坡,就到了垭口。

垭口上堆了巨大的玛尼堆,玛尼堆上插杆挂满了经幡,它们在风中义无反顾地诵念着咒语,保佑着这片圣洁土地上的生灵。顺时针绕了玛尼堆,往山腰斜坡路上走上一段,就到尼果了。

尼果寺坐落在两个山头中间稍为平缓的沟中。寺中喇嘛早已专门为我们腾出了一间僧房(扎哈)。我们拴好马,取下行李,抱着行李进门时,屋顶上的雪鸡看到我们这些陌生人突然惊叫起来,这突然的一声尖叫吓得我坐在了地上,同事们看到我被惊吓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仔细地看看什么东西在怪叫,原来是只“花鸡”。我问扶我起身的小扎巴:“这是什么鸡?”小扎巴非常惊奇地看着我,好像在问我“您连这个也不知道?”,但他还是告诉我,“这是只‘仙鸟’雪鸡(藏语叫拉夏贡姆)。”

我想,人作为自然生物和社会的存在,他的精神世界是自然与生命二者交织的结果。来到尼果寺的这一路,那些自在的或不安的生灵,正是给我铺出了一条到达神圣寺庙的幽径,或许这正寓意着人从自然走向精神高地的修行之路吧。

仙境与阴间路组成的转山道

一大早,外面云雾弥漫,“刚——咯喏,刚——咯喏”的声音回荡在寺院里,悠扬的声音把人带入了一种神秘的境界。

吃完早饭,寺里安排了一位精通尼果历史的老尼姑四朗措姆和一位小扎巴丁增桑布做为我们的向导,带领我们去转山巡礼。

我们走过院子,绕过几间僧房,来到了前山珠德殿堂后面的转山路。此时山路边上有一大批的雪鸡在吃东西,看到我们这些陌生人的到来有点惶恐不安,于是“刚——咯喏,刚——咯喏”地相互呼应了起来。我才知道早上的那些叫声就是这些雪鸡所为。

我跟在四朗措姆的身后,这些雪鸡自然地让出了转山路。这时四朗措姆掏出了一小袋东西,抓了一把撒向雪鸡,这些雪鸡居然向我们走来,边吃边来到了四朗措姆的身边。她伸出满是皱纹的手,如对自己的孩子一般抚摩了一下一只大雪鸡,说:“你真贪吃啊!”看到这一幕我感到无比地惊喜,经文里所描述的场景今天竟能亲眼目睹。

四朗措姆用她那满是皱纹的手指着路边一块大石上的白色痕迹说:“您看,这是莲花生大师的脚印,脚印上的确还有藏文呢。”青苍的石头上有块成人大小的白色脚印,如同稀泥上刚印的。这脚印上还有青色的藏文,写着“莲花生大师脚印”。我仔细地查看有无破绽,但不管怎么看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四朗措姆看我这样,便非常认真地说:“您不需要如此,转山路上有数不清的自然形成的经文和脚印,如同天上的星星,只要您诚心就行。”这话使我尴尬万分。

一路上确实有数不清的自然形成的经文、印迹,还有奇石有的像马鞍、有的像雄鹰,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有人的脚印,还有虎、猴、牛、骡的脚印,还有可遇而不可求的吉祥之物——太阳与月亮的组合。

在小寺“绰来拉孔”,我们看到了所供的身着白色服饰的“格嘎玛”。四朗措姆介绍,这个“格嘎玛”是尼果神山的一个护法神,她是个漂亮而温柔的女性,身着白色服饰说明她是一个圣洁的神仙,在她的保护下,一切生物都在尼果繁衍生息。

下午我们开始转后山了,后山和前山的景色完全不同:前山针阔混交林,景色秀美,而后山石白岩皑皑,庄严而肃穆。转前山给人于一种仙气飘逸,神游于仙境之感。而后山则像是在展现曲折而艰辛的人生之路。老尼说:“前山是仙境,而后山是阴间道,当然不同了。” 前山是诸神的禅修之地,有茂密的森林,有委婉的禽鸟欢歌声,有漫步的岩羊,有各种自然形成的经文、印迹等等。后山危崖层叠,峭壁盘立,岚气缭绕,峡谷幽邃,真是个险峻森然的境地。

我们踏着一道斜斜的崎岖山道奋力往上爬,山路险峻陡峭,沿途也有配合着神话故事的数不清的景致、印迹。吉祥之物———太阳与月亮的组合又在一块大石上出现了,这一次是一大群,更显现出了尼果神山的神秘之处。

传奇喇嘛讲述的尼果

第二天,我去拜访喇嘛次仁多加,据说他在23岁时由于见到奇妙的幻象而出家,疯疯癫癫3年,最后成了尼果寺的扎巴。他曾在四川的德格白玉亚庆学经6年,回寺后一直在禅修。他是尼果珠德殿堂的投资者、建设者,是世界上“如我一般”最大莲花生大师塑像的铸造者。由此,寺院里的僧尼都非常尊重他。

从喇嘛次仁多加的介绍中我知道了尼果神山的形成和发展。“尼果”就是神山之冠的意思,就是“康⋅达藏尼”的冠头。据说在雪域有3个达藏尼,即堆⋅安日达藏、巴⋅魏达藏和康⋅达藏。尼果神山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神地,它是莲花生大师特别加持和伏藏的地方。18世纪以后,莲花生大师的亲传弟子仁增⋅龙桑尼布来到尼果,在尼果山腰“替金顶”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小庙,并邀请了当时在尼果“格瓦切布”洞中禅修的喇嘛⋅德庆主持庙堂。喇嘛⋅德庆后将庙堂搬迁至现在尼果寺的地方,从那时开始尼果成了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禅修之地。后来藏东著名禅修大圆满法得道者达玖⋅益西俊美来到尼果禅修并挖掘了莲花生大师的伏藏,这里逐渐发展成为尼果寺。

一如我昨天所见,在尼果的转山路上到处是莲花生大师的印记,莲花生大师降魔压怪的遗址、自然形成的经文和佛像、莲花生大师普度众生时度化的猴、虎、牛等的印迹、还有达玖⋅益西俊美挖掘伏藏的遗址等等。

喇嘛次仁多加带我到莲花殿后面的山腰上,在他的指点下,我们寻找当年莲花生大师加持撒下的青稞粒、麦子粒等,而我们确实找到了一大把已经成为化石的青稞、麦子等谷粒。看着这似乎是从神话中跳出来的化石,我的脑子似乎停转,无法想象、无法思考。

从尼果回到了县城,我常常在心底里回味和探索着尼果神山的魅力与诱惑。有时我反复琢磨,那么多的奇妙绝境和生动无比的生命都集中在尼果山,似乎它揭开了生命与自然之间的真相,度尽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