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宗教

绝壁葱茏中的静修地——扎叶巴寺

2018-03-29 曲莹益西 《中国西藏》

位于拉萨市达孜县境内拉日宁布山麓上的扎叶巴寺,是一处背倚绝壁、洞寺结合、佛殿错落分布的建筑群,其最高海拔4300多米。藏族民谚曰:“西藏的灵地在拉萨,拉萨的灵地在叶巴;到了拉萨不去叶巴,等于做件新衣忘做领。”由此可见,扎叶巴寺在藏族人心目中的殊胜地位。

汽车顺着蜿蜒的山路沿叶巴山沟前进,头顶上方不断有五彩经幡交织飞舞,空中有矫健的神鹰盘旋而过,隐入拉日宁布山间不见踪影。扎叶巴,既是风景这般宜人、清凉自在的修行胜地,也是藏族历史文化荟萃、诸多故事流传的地方。

藏妃芒萨赤嘉

相传扎叶巴寺始建于公元七世纪,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原是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为其王妃芒萨赤嘉修建的修行神庙,后来几经扩建,形成了现在紧嵌于绝壁崖缝间的扎叶巴寺。

芒萨赤嘉,是松赞干布的第一位妃子,也是松赞干布五位王妃中唯一为其诞下子嗣的王妃。另外四位王妃是木雅王之女木雅茹妃嘉姆措、阿里象雄王之女象雄妃勒托曼以及两位外邦王妃: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

当年,松赞干布的父亲朗日松赞被毒弑后,青藏高原上一片松散混乱的局面。松赞干布亲政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他采取政治联姻的手段,迎娶实力雄厚的堆龙芒地尚伦之女芒萨赤嘉为妻,获得堆龙芒地势力的支持,为其统一大业增添助力。据传,“芒”(蒙)氏为西藏上古四大氏族穆氏族的八大分支之一。吐蕃时期,曲水至堆龙德庆一带曾是“芒”氏家族领地。

《西藏通史》上说,芒萨赤嘉“为尚伦之女,她门第高贵,年轻貌美,俏丽多姿,有内外一切品德”。“芒萨”意为“芒氏妃”,“赤嘉”是对王室或贵族妇人的敬称。公元633年,芒萨赤嘉为17岁的松赞干布生下了王子贡松贡赞。至今,在大昭寺一层中心殿堂回廊北台座上,除了赞普与文成公主、赤尊公主的塑像之外,还有芒萨赤嘉怀抱王子贡松贡赞的塑像。

虽然为松赞干布诞育了王位继承人,芒萨赤嘉在王室中并没有获得太高地位。当时吐蕃的觉蒙,也就是松赞干布的正妻、吐蕃的王后是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其余几位王妃均在觉蒙之下,包括从唐朝千里迢迢到吐蕃和亲的文成公主,她的身份是赞蒙,与觉蒙间有着根本差别。和其他妃子相比,芒萨赤嘉只是芒地部落头人之女,身份地位和其他“宗室”出身的王妃无法相提并论,这也许就是她未能在历史记载中多留些笔墨的原因了,可见当时吐蕃社会尊卑有序,等级观念是非常苛刻严肃的。这一点从松赞干布为五位妃子各自修建的宫殿及修行场所也能窥见一斑:当时,为了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松赞干布耗费巨资修建了金碧辉煌的大昭寺;为文成公主修建的是小昭寺,虽同处当时吐蕃的政治中心拉萨,但小昭寺的规模和影响远不如大昭寺;为芒萨赤嘉修建了扎叶巴寺;为木雅茹妃嘉姆措修建了卡查寺,为象雄妃勒托曼修建了赞塘寺。

值得一提的是,芒萨赤嘉原是信奉苯教的,那么松赞干布为其修建的“修行神庙”最初应为苯教修行场所,后来随着松赞干布在吐蕃疆域大力推崇佛教,扎叶巴寺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佛教修行圣地,无数高僧大德和隐修士来此静修。

法王洞的羊乳石

夏季从空中俯瞰叶巴山沟,碧绿葱茏的扎叶巴是藏传佛教本尊之一的绿度母的自然显现,形态逼真,婀娜动人。扎叶巴寺周围遍布108个闭关修行洞,最有名的是莲花生大师修行过的月亮洞,阿底峡尊者住过的祖师洞,藏王松赞干布静修过的法王洞。

法王洞音译名为却伽住浦,位于扎叶巴寺强巴佛殿旁边。洞内黝黑,没有电灯,只有几盏酥油灯千年来亘古不变地闪烁着。守洞的老喇嘛提醒我们低下头以免不小心撞到洞顶,过了许久我们才适应洞内光线,只见法王洞的四壁和洞顶遍布着白色的石头颗粒,洁白光润,令人称奇。

这些石头称作羊乳石,是哪里的羊?这得从大昭寺说起。大昭寺的原址是一片湖,修建大昭寺的三年浩荡工程从一千只白山羊驮土填湖开始。为了纪念白山羊的功绩,大昭寺佛殿最初命名为“惹萨”,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建的寺庙。传说,松赞干布来到扎叶巴寺山洞闭关修行时,有一只曾参与大昭寺填湖工程的白山羊经常来到山洞,给松赞干布送来新鲜可口的羊乳,以示尊敬与供养。

守洞老喇嘛示意我们伸出手指去沾洞顶的滴水,然后放入口中品尝。当手指触摸到那些洁白的羊乳石时,我发现这遍布全洞的羊乳石触感光润细腻,那些密密麻麻的凸起、团团块块的形态体表也像极了奶酪,非常神奇。法王洞的顶部不断渗透出洁净的圣水,仔细品尝,似乎又不是水,也不是羊乳,比羊乳清洌,比水更甘甜。

传说,曾有一个藏族哑巴牧女来到扎叶巴寺法王洞朝拜,由于又累又饿,看到了满洞犹如奶酪般的羊乳石,和石头缝间不断渗出的犹如羊乳般的圣水,她不由自主地伸出舌头去舔食,过了不久就感到腹中已饱,喉咙里发痒,张口就发出“噢啊哦”的声音,哑巴牧女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能开口说话了……

松赞干布在位时推崇佛教发展,身体力行到扎叶巴寺闭关修行,而王族后代、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却偏偏与祖先的意愿背道而驰。于是,莲花生大师二十五位弟子之一、曾到过扎叶巴寺闭关修行的拉隆•白季多吉,便在历史上留下了惊心动魄的一笔。

一箭结束吐蕃历史

在吐蕃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佛苯相争的局面,尤以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的灭佛运动为盛。朗达玛即位后大力兴苯灭佛,桑耶寺、大昭寺等著名寺院神殿都被封闭,小昭寺被当作牛圈使用,凡是佛教活动的场所都遭到查禁;僧人的处境惨不忍睹,逃到印度的僧人在半路仍被追杀,留在吐蕃的僧人不是被迫还俗就是弃佛归苯,有些不愿放弃原有宗教信仰的,就到深山隐居……社会处于动乱之中。

此时,一位名叫拉隆•白季多吉的佛教信徒实在无法忍受,他认为朗达玛危害人民,践踏佛教,自己必须替天行道,刺死朗达玛。于是,他穿一件黑白双面大袍,黑色朝外,把一匹白马用颜料涂成黑色,暗藏弓箭,寻找着刺杀朗达玛的机会。

朗达玛平时从不轻易抛头露面,终日呆在宫中。一天,大街上热闹非凡,朗达玛听到器乐和歌声十分好奇,但又不敢在窗前观望,只是露出一只眼往外观看,街上精彩的舞蹈使他忘记提防,从窗口露出头来观看。此时,拉隆•白季多吉一箭射去,正中头颅。朗达玛大吼一声道:“要杀我,为何不早两年或晚两年?”,言毕便毙命了。朗达玛的意思是:如果早两年杀了他,他就不会做出灭佛的恶业,如果晚两年杀死他,他灭佛的愿望能够实现。

射杀后,拉隆•白季多吉驱马逃离,赞普的军队穷追不舍。在渡过拉萨河时,染成黑色的马变成了白色,拉隆•白季多吉把黑色朝外的大袍换下,让白色面子露在外面,变成了穿白衣骑白马的人,追兵从他身边经过而没有认出来。

勇敢机智的拉隆•白季多吉是藏传佛教中的英雄形象,在许多藏传佛教寺庙的跳神节上,都会演绎这个故事,纪念这段传奇的历史。扎叶巴寺拉隆•白季多吉修行洞内现存有拉隆•白季多吉的足印和一千多年前绘于崖窟内的壁画。

朗达玛赞普被刺杀后,吐蕃王室内分离成两派,各自支持两位年幼王子来继承赞普位,于是发生内战,随之又爆发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很快被推翻,分裂成若干个小邦。吐蕃王朝的覆灭以及多个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为藏传佛教的复兴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空间,随之出现了藏传佛教史上的“后弘期”。

笃布巴大师自显像

历史上,扎叶巴寺和拉萨大昭寺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当年,为了大昭寺的顺利修建,松赞干布亲自到扎叶巴寺闭关,还下令将大昭寺工地上最好的石头和泥土送到扎叶巴这块具有灵气的地方。后来,泥土被做成了大日如来佛像放置到佛殿供奉起来,而当年那块石头也在几百年后自然显现出一位藏传佛教大成就者的形象,令世人称奇并膜拜,他就是笃布巴大师。

笃布巴大师生于元朝,享誉卫藏,在内地统治阶级上层中也有很大影响,蒙古王室也派出使者迎请过他,他博学多识,一生著述颇丰。扎叶巴寺不分教派,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高僧都相继在此地留下足迹,出身觉囊派的笃布巴大师也曾到扎叶巴寺闭关静修过,至今其闭关山洞仍在,音译为桑阿住浦。洞内供奉着一尊笃布巴大师金铜法像,一盏巨大的酥油灯彻夜长明,洁白的哈达铺满洞中,过往不少信众前来朝拜。

笃布巴大师的十四大弟子之一的乔列南杰,曾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上师之一,当时宗喀巴大师向乔列南杰求取过觉囊派时轮金刚六支瑜伽灌顶。年轻时,乔列南杰并不相信觉囊派的他空见地,想要找笃布巴大师当面辩论,但当他真正来到被称作“雪域遍知一切法主”的笃布巴大师面前,听受了教法后,当即惭愧的低下头,拜博学多闻的笃布巴大师为师,并继承笃布巴大师法钵。

一次,乔列南杰在梦中看到笃布巴大师在对着自己微笑,地点是在扎叶巴寺。醒来后,乔列南杰按照梦中的指示来到扎叶巴寺寻找上师的踪迹。遍寻无果后,他来到一处佛殿休息,看到了当年修建大昭寺那块被松赞干布送到扎叶巴寺供奉的石头,感到无比神圣,当即伏身跪拜,这时,石头上放出异光,笃布巴大师的形象准确无误的在石头上显现,如梦中一般,面露微笑。

如今,这块有着笃布巴大师天然自显像的石头被供奉在扎叶巴寺一座佛殿的木柜中,石头有三十公分大小,上面随着自显像的轮廓用金汁和矿物颜料涂抹勾勒出面容和衣饰,造型浑然天成,质朴庄重。站在近处凝视,一想到眼前是1400多年前吐蕃时代的石头,以及700多年前石头上自然显现的人像,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赞叹和敬畏。在苍茫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灵气逼人的扎叶巴,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离开扎叶巴寺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位须发长长的瑜伽士,经过攀谈,得知老人在扎叶巴隐居修行,已经很多年没有下山了。同行的藏族朋友说,扎叶巴风水极好,灵气充足,是西藏几大隐修地之一,传说在这里闭关三天相当于在别的地方闭关三年,故而隐居了很多世外高人……寥寥几语,扎叶巴越发的让人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