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宗教

天湖、刹土、足迹

2018-03-21 古儿 《西藏民俗》

 

祭湖的高僧 嘉措/摄

  西藏佛教以其庞大的思想体系,丰富的文化内容,独特的宗教形式,严密的组织结构,受到世人的瞩目。活佛转世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庞杂的神灵系统,无上瑜伽密法,佛苯相吸相容,以及井然有序的修学道次第,名目繁多、丰富多彩的宗教仪轨,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众多教派,构成了西藏佛教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

  佛教有小、大乘之分。大乘佛教又有显教、密教之别。作为大乘佛教,西藏佛教也于其他地区的大乘佛教流派一样,在显教见地方面,各教派所共同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大乘中显胜见。如果说有所不同,那就是西藏佛教非常重视学修次第,反对投机取巧,躐等越级。因此,西藏佛教要求学人首得天独厚学通小接续佛教有部和经部,甚至主张涉猎持常、断二边见的古印度诸外道说。其目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和或华自我,最终通达离边中现胜见。

  西藏佛教与其他佛教流派所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密教方面,而理论见地上大同小异;或者说,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是相同的,其区别只是表现在修行方法上。密教有藏密、东密、台密等。在东密、台密等中只有续部事部、行部、瑜伽部,而没有无上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只有在藏密中有,这也是西藏佛教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受到当今世人关注和青睐的主机原因之一。

  密教无上瑜伽的内容分为续部经典传承和密诀传承。密诀传承是指西藏佛教各教派所独有的殊胜不共密法,如宁玛派的大圆满,噶举派的大手印、那若六法,萨迦派的道果法等。续部经典传承主要有大威德、集密、胜乐、喜金刚、时轮等无上瑜伽本尊神修法,分升起次第和圆满次第。胜乐,又译上乐,藏文为德却,梵文作泗鲁迦或黑如嘎,出自续部无上瑜伽母续经典,其阴体本尊神或其明妃称多吉帕姆(金刚度亥母),西藏佛教珀东派的桑定多吉帕姆系统女活佛是胜乐之妃金刚亥母转世。西藏佛教各教派度非常重视祖传修胜乐本尊密法,在西藏有陆希巴传承,黑行者伟承,铃尊者传承,昂宗传承等。有二臂胜乐金刚、双身胜乐金刚等诸本尊。

  作为西藏佛教各教派所共同尊崇的胜乐金刚,在西藏有许多刹土,其中著名的冈底斯山是其身刹土,纳木错是其语刹土,杂日山是其意刹土。由此形成了马年转岗仁波且神山,羊年转纳木错圣湖,猴年转杂日神山的宗教朝礼习俗。其羊年朝拜纳木错圣时,除了信教群众拜湖转湖,湖边各寺院举行小型宗教活动外,主要由达隆嘎举派的高僧在湖畔举办胜乐金刚大灌顶。纳木错湖畔有自然形成的胜乐金刚父母像。

 

祭湖 嘉措/摄

  纳木错是胜乐金刚之语刹上,又分为语之身刹土扎西多窝其、语之语刹土甲多南卡多、语之意刹士玛恰斯母多。据说圣湖形成酷似胜乐金刚之妃金刚亥母仰卧姿态:昂曲、直曲二水像金刚亥母右手持刀挥向天空;湖头小湖好似金刚亥母三眼向上望;拉绎堪巴犹好金刚度母之顶鬃,互恰斯母多好似金刚亥母左手持盛血头颅;湖尾恰似伸张着的金刚亥母之左腿脚。

  众所周知,大凡神山、圣湖、胜地,最初都是由高僧大德所开辟和确定的,后来逐渐成为宗教信徒心目中具有殊胜加被力的特殊场所,成为云游僧和苦行僧所向往的修行寂静处。被确定为胜乐金刚之语刹土的纳木错,吸引着四方信徒,其四周布满了西藏佛教各教派高僧大德的足迹。他们或在此凿山挖洞,闭关静修;或在此建寺收徒,传法布道;或在此朝山礼湖,寻仙问法。或留下庙宇洞屋;或留下手印足迹;或留下舍利圣物。使本来地处高山雪岭怀抱中,给世人以可望不可及之感的天湖,又增添了许多种秘的宗教色彩,让佛光笼罩着其本来面目,让她更加扑朔迷离、奇异多姿。

在山洞中修行的僧人 春生/摄

  大德开辟了圣湖,请神灵驻锡于此,给 圣湖赋予灵魂;圣湖又吸引着大德,不断聚集着四面八方、各教各派的高僧大德,让高僧大德们在圣湖边又演绎和创造出更多 更新的神话传说;雪城的善男信女们又把这些传说带到田野、带到草原,一代又一代地传唱着,不断扩大着圣湖的影响,提高着圣湖的知名度。

  阿黎莲花生,藏语为白玛琼乃、是西藏男女老少皆知的历史人物。因为出生在古印度邬伏那地方,又被称为邬伏那巴,平时又尊称为古茹仁波且,是古印度著名的佛教密教大师,神通广大。公元八世纪中,应吐蕃王赤松德赞之请入藏,在进藏途中一路降妖伏魔,不民收服年青唐拉山神等西藏本土神祗,介建西藏第一座寺桑耶寺,为佛教在雪城西藏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佛教西藏化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纳木错湖畔,我们也处处能找到莲花生大师的足迹,有多处称为邬伏那洞的修行洞,有他开凿的路径和泉水。据载,连花生曾在桑耶软溥给王臣百姓传授密教灌顶时,专门给珍巴南卡旺久和其乌琼卡顶二人传授了莲花静猛密修法、金刚萨多要本门尊法、胜乐三十六尊法等密法,并命令二前沿去纳木错修行。在纳木错湖畔,我还依稀看到莲花生的修行伴侣空行母益丁措杰的足迹。帕当巴桑杰也是一位著名古印度僧人,十一世纪出生在南印度,先后五次来到西藏,传出了息结派。他和他的传法弟子、女佛学大师玛吉拉促(1031——1129年)都曾到过纳木错湖畔。

  噶举派教派众多,影响巨大,得视若修实证。西藏的许多佛教圣地都由噶举派的僧人开辟和确定的。纳木错被确定为胜乐金刚刹土,也与噶举派有关。我们在有关纳木错圣湖的圣迹志中看到,噶举派各支系的许多高僧大德都曾在纳木错湖畔修行,活动有声有色。在有关圣迹志中记载最多的是噶举派高僧噶译师循努白。他是与蔡巴噶举的创始人向蔡巴⋅尊追扎巴(1123——1194)同时代人,出生在多康邓何柯地方。他长期的纳木错湖畔从事传教修行,在纳木错湖畔处处有其足迹。米拉日巴(1040——1123)是塔波噶举派第二祖师,苦修实证,即身成佛,人称第二佛。他的足迹遍布西部阿里地区,也曾到过纳木错。其高徒热琼巴⋅多吉扎巴(1083——1161)长时间在纳木错湖畔苦修,并在此生空行刹土。另外,在纳木错活动频繁,产生影响的噶举派高僧大德有:噶玛噶举派创始人噶玛⋅堆松饮巴(1110——1193)以及噶玛噶举黑帽系第三世活佛让迥多吉(1284——1339)、第九世活佛旺久多吉(1556 ——1603)、噶玛噶举红帽系第五世活佛贡党延拉(1525——1583)、第六世活佛曲吉旺久(1584——1630),拔绒噶举创建者拔绒⋅达玛上下一致久(1127——1199),直贡噶举创建者直贡⋅觉巴仁钦贝(1142——1217),主巴噶举的祖师林热⋅白玛多吉(1128——1188)、藏巴嘉热⋅益西多吉(1161——1211)、郭仓巴⋅贡布多吉(1189——1258)等。

  在纳木错活动最频繁,与纳木错关系最密切的是达隆噶举。达隆噶举是噶举派八小派之一,由帕珠⋅多吉灰布的弟子扎西贝(1142——1210)在今林周县境内的达隆地方兴建了达隆多吉丹寺,简称达隆寺,因为位于拉萨北面,又称羌达隆寺。从此兴盛和发展起来的教派称为达隆噶举,扎西幅度因此称为达隆塘巴。达隆塘巴⋅扎西贝出生在康区头羊续崩热村,家族为西藏原始六氏族之惹氏,称为噶斯家族 。出家后未曾食用酒肉,未曾踏进俗家门槛、未曾宽解过腰带,禁止肉各妇女进寝室。禁止妇女在寺中过夜。每月上半月传法下半月静修。1210年示寂时已聚徒众五千余人,“在印度、汉地、尼泊尔、丽江、西复、阿里、卫藏、多康、邬伏那等地有其弟子。”(《达隆教史》第227页)。桑杰雅俊(1203——1272)是扎西贝之侄孙,达隆寺第三任住持。桑杰雅俊继承前辈流风遗绪,重视戒律,潜心修持,曾帛订寺规三十九条,史称“达隆三十九本事”或“达隆三下戒法”。1240年,西凉五阔端派大将多达那波进军西藏,在受到西藏人民的抵抗后,多达那波报告阔王说:“藏地哎呀当派的寺院最多,达隆派的僧人最有德行,……”。就是指桑杰雅俊。1224年萨迦班乔达偕侄儿八思巴前往蒙古时途经达隆寺,见到了桑杰雅俊。后来萨迦班智达对克什米尔班欠说:“在达隆⋅桑杰雅俊面前只能谈论佛法,不能交谈俗事,这样的比丘真难见到。”据载,桑杰雅俊修行成就很高,能以拙火定之功力使硬石头变成熔浆。拙火定是噶举派密法《那若六法》之根本法,噶举派僧人修炼此功证得暖位功果,可以身着单布衣御寒,因此,噶举派中称为“热巴或日巴”者很在纳木错有“达隆雅俊洞”,并说桑杰雅俊在此洞中修炼时,以拙火之功,使上下四周的石头熔化成浆。达隆噶举玛塘系统创始人桑杰温(1231——1291)是桑杰雅俊的侄子,曾担任达隆寺住持一年,后来前往康区,1276年在昌都类乌齐建寺,成为达隆噶举的康区的主寺,形成达隆“玛塘”系统。他也曾来过纳木错。另外,一达隆⋅阿旺朗杰等许多达隆噶举僧人都曾到过纳木错,并有广泛的宗教活动。

修行者在湖畔点起了祭湖的圣火 郭翠琴/摄

  据有关纳木错圣迹志记载,在纳木错湖畔还收藏有许多珍贵的圣物。除了拘留孙佛舍伸、饮光佛牙、释迦牟尼佛舍利、地藏菩萨灵丹、法胜佛牙、阿难陀尊者的法衣、龙树菩萨的禅伏、金洲大师的袈裟片、阿底峡的袈裟碎块、成就者底洛巴的牙、萨乐和的毒蛇皮禅带等圣物外,还有西藏佛教各教中派人物的圣物:松赞干布的帽子、赤松德赞的衣服、米拉日巴的禅带、塔波拉杰的眼舍利、多罗那他的袈消、益西措杰的头发、克珠琼布南觉的舍利、隆庆巴的脑灵丸、拉隆⋅白玛多吉的舍利、唐东杰布的长寿丸、珀东⋅乔来朗杰的头颅、司徒⋅曲吉迥用的袈裟、宗喀巴的祖衣、宗喀巴师徒三尊的灵物、历代达隆寺高僧的灵物、历代直南寺法嗣的灵物、历代噶玛派佛灵物、萨迦前五祖灵物、历代达赖喇嘛的甘露药丸、历代班禅的灵物、桑杰林巴等宁玛派伏藏师的关发、活动衣等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