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现代西藏

古老智慧 跨越山海 走向世界——藏医药特色疗法获外宾盛赞

2025-10-29 西藏日报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藏医药的相关诊疗项目。有一个敷在头上的项目,非常舒服。医生在我头上热敷了大概20分钟,就缓解了我因为轻微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疼。”前英国国会议员Mark Logan体验了“果隆”特色疗法后有些兴奋地说。

  在另一边人群中,一位操着流利中文的老人正向工作人员咨询“果隆”特色疗法体验流程。他是著名汉学家、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Zamir Ahmed Awan,“头浴那里人很多,我得赶紧去排队。”

  10月27日,部分来参加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外宾们在林芝市藏医院首次体验了藏医特色疗法。

  Mark Logan体验的“果隆”,是藏医陶瓷头浴疗法,属于藏医浴疗法中的敷浴法,详细记载于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该疗法通过各种谷物粮食磨成细粉,用芝麻油或陈年植物油调和,涂擦于头部,再将加热后的陶瓷仪器罩于头部,通过增热原理开放头皮毛(发)孔、扩张皮下毛细血管、增加通透性、调节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加快血流速度,使已投入组织的活性物质弥散加快,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突尼斯国家旅游局驻华首席代表Anouar Chetoui参观体验后说:“我对中国的传统医学非常感兴趣。我也亲身体验了藏药浴和在腹部按摩的一种理疗,这段经历特别棒。”

  来自阿塞拜疆的外宾Gulnara Zamanova感叹说:“藏医足浴疗法真的太神奇了,泡完后我的整个腿部肌肉得到了放松。我太喜欢、享受这项疗法了。”

  据医生介绍,藏医足浴疗法是通过藏药配方熬成藏药水,然后双足浸泡在藏药液中,让藏药药效成分渗透进皮肤,促进足底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改善久坐久站引起的下肢水肿,并且足部有很多穴位,通过药物泡脚来刺激足部的穴位,达到缓解疲劳,促进睡眠的效果,是一种兼具养生与治疗功能的便捷疗法。

  除此之外,火龙罐、藏医霍尔麦疗法、藏医涂擦疗法、“榆橛”藏医扦棍疗法等特色疗法也引得参观体验的外宾们啧啧称奇。

  来自尼日利亚的外宾Mubarak Ahmad Tijjani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藏医药。其实我刚来西藏还有点高反头疼,但经过刚才简短治疗后感觉好极了,头部的压迫感减轻了。我衷心希望这种医术不仅能在中国传承,更能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

  “木棍敲击穴位时,先是轻微酸胀,接着就有一股暖意散开,肩膀的僵硬感居然减轻了!”中国荷比卢商会副主席Pierre Mirochnikoff刚结束扦棍疗法体验,便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分享感受。他手中捧着介绍手册,指尖划过“1300余年历史”的字样,眼中满是惊叹:“这种用特制木棍调理身体的疗法,既神奇又温和,能传承这么久,太了不起了。”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通过资金扶持、科研赋能与政策引导为其注入动力。西藏也积极推广藏医药在基层的应用,实现乡镇藏医馆覆盖。其中,波密县推广藏药浴疗法,累计服务超1.5万余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有“医”靠;拉萨首家社区藏医馆推出医保报销与惠民服务,让藏医诊疗触达民生末梢。今年,西藏更是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加大传承创新支持力度,超1800种藏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藏医特色医用耗材同步覆盖,实现“应纳尽纳”,不断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谈及此次藏医药体验,Zamir Ahmed Awan说:“从古籍保护到现代诊疗结合,中国西藏把藏医药的‘根’留住了,还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让我非常敬佩。这次我就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到这里,我要把这里保护、传承和创新非遗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巴基斯坦,给我的学生们讲真实的西藏故事。”

  如今,藏医药文化迈步走向国际视野——“藏医药浴法”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组织举办国际藏医药学术及论坛,积极开展“国际非遗节”“中国西藏国际旅游文化博览会”“‘环喜马拉雅’国际论坛”藏医药专场宣传活动;积极与尼泊尔、蒙古国等国家的藏医药文化交流合作,互学互鉴;产自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的藏红花远销中东获得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认识藏医药、使用藏医药、推崇藏医药。

  古老智慧跨越山海走向世界,正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鲜活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