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海拔5000余米的羌塘草原深处,成群结队的黑色绵羊在巴姆琼宗山脚下觅食,宛若一条黑珍珠项链,为苍茫的雪山平添了几分灵动。
那曲市农牧业(草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的科研人员正在对这些黑羊进行体检,定期监测它们的健康状况和生长情况。“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等科技手段,有望释放‘琼宗黑羊’古老传说中的创新潜能。”措折羌玛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旺色达瓦在一旁介绍道。
“‘琼宗’在藏语中意为女将军出生的宫殿,琼宗黑羊是那曲市双湖县措折羌玛乡特有的绵羊称谓。”旺色达瓦告诉记者,措折羌玛乡地势地貌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全乡区划总面积达4.7万平方公里,从南向北地势逐渐升高,平均海拔在5129米以上。在当地群众口口相传的历史传说中,早在1000多年前,格萨尔史诗中声名远扬的女将军“巴姆”便活跃在琼宗山脉一带,后来这片山脉被命名为“巴姆琼宗山”,当时该地区牧民以养殖通体乌黑、毛发光亮的黑色绵羊为主要生计。琼宗黑羊因生长发育速度快、肉质肥而不腻的特性,成为“军粮”,深受士兵喜爱。当地流传至今的谚语“小茅草唱歌,小石头跳舞”,形象描绘出措折羌玛乡常年多风、气候严寒的特点,也从侧面印证了琼宗黑羊极强的抗寒、抗风能力。
“时至今日,措折羌玛乡养殖的绵羊中,不少个体与历史记载的琼宗黑羊特征高度吻合。相关科学分析及养殖大户的实践经验均表明,这种黑色绵羊在体型和肉质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旺色达瓦表示。
生态底色、人文底蕴给了措折羌玛乡党委、政府创新底气。
措折羌玛乡党委、政府研究认为,打造“琼宗黑羊”品牌、精心培育优质的种业之“芯”,是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促进牧民增收、提升牧业附加值和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经过争取,政策正在形成合力——2023年,那曲市农业农村部门解决特色绵羊新鲜肉类运输车辆购置资金30万元;双湖县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牲畜良种补贴资金24万元;2025年那曲市科学技术局解决“琼宗黑羊”产品包装设备及数据检测等30万元项目资金。
规模效应正在显现——通过“农牧民合作组织+牧户”的模式,不仅实现了传统养殖的现代化转型,更带动全乡300余户、1400余人增收。据统计,截至目前,该乡筛选培育了5500多只黑羊,有6个集中培育点,并成功注册“琼宗黑羊”商标。通过特色产品的推广和粗加工,近两年,羊胴体销售额达80多万元,羊杂产品销售额达5万多元。
“2024年,我们家分红28000元现金,还分到31只绵羊。”46岁的牧民旺青高兴地告诉记者。旺青在村里的双湖县查仓生态牧业有限公司从事放牧工作,放养包括琼宗黑羊在内的950只羊。
顺着旺青的视线,只见夕阳柔光中,牧归的羊群犹如流动的墨汁,为千年史诗增添了动人的一页。
如今,琼宗黑羊已启动培育和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认证,现代畜牧业的良种、良舍、良料、良医、良法等在辽阔的羌塘草原有了巨大的施展空间,一条从雪山牧场延伸到消费者餐桌的特色产业链可期可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