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现代西藏

西藏“双减”持续发力 科学教育为学生成长“加码”

2025-04-14 西藏商报


学生在打兵乓球。


象棋兴趣班上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


学生报名参加乐高兴趣班。

  “我最喜欢每周三下午的绘画课了,我们班好多学生都报名参加了。”拉萨广西友谊小学二年级学生倩倩说,除了绘画课外,学校还有架子鼓、科技班、乒乓球、足球校队等兴趣课程,大家都特别喜欢。

  自2021年教育“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来,西藏在加强学校主阵地作用、规范培训机构管理和提升社会满意度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24年,自治区教育厅等十三个部门发布了《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教育“双减”中,西藏采取多种措施,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题”。

  目前,西藏各市(地)各学校在推动科学教育中有哪些新探索?在教育“双减”中,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进而实现“从有到优”?本报记者带大家看看拉萨广西友谊小学、拉萨市实验小学、拉萨市第一小学在课后延时服务中是怎样做的。

  整合优质资源 实现校内外共同育人

  珍嘎是拉萨广西友谊小学的一名老师,她每周三下午都要给孩子们上舞蹈课。“每周三下午的舞蹈课属于课后服务的课程,自2021年,拉萨市开始实行教育‘双减’以来,我一直在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课程。”珍嘎说,学校老师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孩子们自愿报名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我报名参加了科学实验课程,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讲解3D打印、航模等内容,还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课程。”拉萨广西友谊小学学生扎西说。

  拉萨广西友谊小学副校长吴蜀崇表示,为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双减”政策,2022年,拉萨广西友谊小学开始实行课后服务。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学校教务处针对性地开设锻炼学生技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校本“阳光课程”。目前,在原有30门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科学实验、藏语主持、吉他、架子鼓、劳动技能等课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乐趣,还使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发挥。

  “像吉他、架子鼓、跆拳道、扎念琴、科技班等课程,学校与拉萨市青少年宫合作,特邀请校外专业老师,给学校孩子们上课,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吴蜀崇说,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校实际,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注重道德教育、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满足基础教育学龄儿童课外生活需求,努力为全校基础教育学龄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创建“阳光教育”,形成自己的办学特点。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上学期期末考试,我们考试是乐考,特别喜欢这样的考试。”拉萨市第一小学二年级学生嘟嘟说,考试当天,老师头戴卡通发卡,教室里用气球布置得像派对一样,一点不像学生在教室里考试。

  考试结束后,嘟嘟还得到了老师发的鼓励小星星,以及一张评语奖状。“拉萨市第一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每学期都是乐考,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闯关、挑战,特别开心。”嘟嘟的爸爸说,每次放学回家,孩子都说没有作业,他觉得这也是给孩子减负的一种形式。

  拉萨市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乐乐表示,老师留的作业基本上在学校就做完了。每次放学回家,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然后就可以自由安排时间。

  “我校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1个小时。”拉萨市第一小学的老师表示,学校坚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布置不同类型作业。坚持布置学生阅读、锻炼、劳动等实践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为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拉萨市第一小学各学科合力为学生推荐优质读物,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涵养精神、汲取智慧、积累文学素材。学校制定学生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和课间休息;为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长,学校利用午休时间让学生充分得到休息,老师们将密切关注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严格保证小学生睡眠时长不低于10小时。同时,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早晨锻炼跑操活动、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学期举办运动会,认真上好每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工作,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拉萨市第一小学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通过落实课后服务,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抓实“教学五环节”,每学期开展教师业务学习和教学能力大比拼,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而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在实践过程中,学校优化落实举措,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双减”取得成效 全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清零

  2021年“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来,西藏在加强学校主阵地作用、规范培训机构管理和提升社会满意度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全区义务教育学校自觉扛起“主阵地”责任,课后服务“5+2”实现全覆盖,从“作业管理”走向“作业育人”。西藏推荐的《西藏拉萨达孜区中学建设“双减”视域下科学教育示范校》等2篇“双减”案例入选2024年度全国“双减”及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

  在“双减”工作开始前,全区共有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校外培训机构179所。经过持续压减,全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于2022年7月全部清零,44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纳入“全国校外监管与综合服务平台”。西藏得到教育部校外监管司“山东、湖北、广东、西藏等4个省份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机构纳入比例已实现双100%的通报表扬”。

  “双减”以来,西藏教育生态不断向好,校内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双减”工作三年成效调查显示,西藏人民群众对“双减”总体工作、学校推进“双减”工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比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花费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双减’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对标中央‘双减’工作要求和广大家长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西藏将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务求实效。通过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逐步转变“唯分数、唯升学”意识,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让教育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西藏将做好分类审批,加大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力度;加强督导检查,畅通举报渠道,认真做好各类投诉线索的核查整改工作。严厉打击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培训的曝光惩戒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有力震慑,营造校外培训良好氛围,有效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记者手记

  家长要起到陪伴监督作用

  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外,孩子其余时间基本上是和家长在一起。家长是孩子言传身教的老师,履行好法定监护职责至关重要。在“双减”政策下,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会,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同时,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细心关注孩子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同时,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孩子网络沉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