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资讯

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2019-08-02 邓建胜 琼达卓嘎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有母藏羚羊7000多只,新生小藏羚羊2000多只,加起来比去年增加1000多只。6月底,申扎县境内的藏羚羊全部产仔完毕。”31岁的小伙子塔青已从事藏羚羊保护10年多,还负责管理申扎全县42名野生动物保护员。

  位于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的那曲市申扎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传统“大产房”。多年来,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始终把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视为头等大事,明确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西藏工作的底线、红线和高压线,使这里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没有动物,这里就不是羌塘”

  西藏地处地球第三极核心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于1993年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保护对象是“保存完整的、独特的高寒高原草原生态系统及其境内较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

  “没有动物,这里就不是羌塘。现在的羌塘草原,是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天堂。”有着30年野生动物保护经历的尼玛县野生动物保护员噶加达忙说,近年来他在巡护时,明显感觉到各类野生动物活动频繁了、数量在增多。

  “5年前,藏羚羊见到我就跑得远远的,在记录本上只能记录时间、地点,像数量、距离什么的根本摸不清。现在不一样了,你看我最新的记录本,内容很多,因为我能更近距离地观测它们。很多时候,这些生灵变得不那么怕人了。”翻开噶加达忙的巡护日记本,只见里面详细记录着遇到藏羚羊等重点保护动物的时间、地点、数量、巡逻人,以及动物的距离、方向等。

  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活在羌塘草原等区域的藏羚羊种群数量,从不足7万只增加至现在的20万只左右,藏野驴从5万头左右增加至现在的9万头左右,野牦牛增加至现在的1万头左右。西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为确保藏羚羊顺利迁徙,林业部门依据迁徙路线,安排了大批人员全天候巡逻,密切关注藏羚羊迁徙动态。当地森林公安也加强了巡护力度,为藏羚羊迁徙保驾护航。”塔青说,每年在藏羚羊产仔前,那曲市林业等相关部门都会组织大家集中培训,强化大家对野生动植物识别、保护管理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

  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的最大聚居地。这些年来,凭借高山峡谷密林和珞巴族独特的人文风情、好客传统,南伊沟成了西藏旅游的热门景区。

  “来这里的游客,难以想象这曾是林芝远近闻名的‘穷林村’‘砍伐沟’。”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村民多布杰对记者说,30年前,村里到处是运木头的大货车,山上的树基本砍光了,从山脚到山顶光秃秃一片,南伊河浑浊不堪,山洪频发。

  原来,林芝地区曾是西藏木材的主要供应地。为了保护生态,上世纪90年代末,西藏对林区全面实施禁伐,国家先后投入上亿元,在林芝地区建立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察隅慈巴沟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如此,西藏自治区还建立了完善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生态补偿机制,至今累计落实各类生态补偿资金316亿元,让全区近70万农牧民稳稳地吃上了“生态饭”。

  “每年按时发放,保护树林还有一笔收入,大家自然没人去乱砍滥伐了。”珞巴族村民达久说,他们家从2008年起每年获得生态补偿金,如今,这里的村民都从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

  西藏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目前,西藏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面积超过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0%。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的重要举措。统计显示,自1988年建立珠峰自然保护区以来,西藏已建立47个各类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1个),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一,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建立了22个生态功能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个),36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转移支付范围,建立了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家湿地公园以及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多年来,西藏自治区大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认真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严格控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坚定不移推进美丽西藏建设,确保了西藏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在良好状态,守护了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张永泽说。

  走进山南市泽当镇鲁琼工业园区,群山环绕,占地10亩的山南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就掩映在这一片绿色中,周围鸟鸣阵阵,很难让人将其与“危险废物”联系在一起。

  山南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于2013年1月投入运行,设计日处理感染性及部分损伤性医疗废物3吨,是西藏第一个建成投入使用并交由专业公司托管运营的环保基础设施项目。现在,西藏已建成6个市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1个自治区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西藏始终坚持把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严禁资源高消耗、能源高消费、污染高排放项目进入西藏。为此,西藏自治区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确实肩负起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的使命担当。

  据介绍,西藏自治区近年来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西藏自治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类指标在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占比提高至12%,区直部门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占比提高至10%。从2014年开始,西藏自治区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奖励资金,对74个县(区)级政府进行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领导干部使用等挂钩,兑现考核奖励资金2.72亿元,推动了环境保护属地管理法定职责的落实。

  为了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西藏自治区启动了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目的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探索以生态增量撬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将雪域高原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地、绿色发展实验地、自然保护样板地和生态富民先行地。如今,山南、林芝、日喀则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已命名自治区级生态村2373个、生态乡镇213个、生态县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