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古道新风

青海省杂多县创新推行“金数据”平台

2025-06-13 青海日报

  “以前6月来杂多打工,到卡点才发现要办通行证,只能让县城的老乡帮忙跑腿,现在在卡点扫码填信息,不到10分钟证就发到手机上了!”6月11日,从西宁市到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务工的四川籍工人唐晓平,在子曲河宣传卡点感慨地说道。每年虫草采挖季,超1万外来务工者涌入杂多县,这个曾让外来务工者头疼的必经卡点,如今因“金数据”平台的上线,彻底解决了“人在半路、证在县城”的困局。

  传统管理“堵点”

  杂多县地处三江源核心区,冬虫夏草年产量占玉树州年总量的一半以上。过去,本地牧民需在采挖季办理采集证,而外来务工人员、途经杂多县的游客则需办理通行证。然而,全县11个主要宣传卡点距离县城均超过100公里,最远的苏鲁乡宣传卡点距县城达180公里。“每年采挖季,家里人都得专门抽时间去县城办证,往返得两天,要是赶上下雨,泥巴路能把车轮陷住。”苏鲁乡牧民才仁回忆说。

  传统流程需人工核对本地牧民的户籍、草场承包关系,以及外来人员的身份信息、进入事由等,高峰期县虫草办日均接待群众超200人次。仅2024年就有230余名游客因通行证办理延误影响行程。

  数字赋能“破题”

  针对传统管理“堵点”,杂多县以“智慧治理”为抓手,创新引入“金数据”平台,构建“线上申请—云端审核—电子赋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申请人只需手机扫码上传材料,系统自动校验信息、核算资源补偿费或登记通行事由,同步生成电子证件。“现在游客在卡点出示手机上的电子通行证,工作人员核验行程,10分钟就能通过。”子曲河宣传卡点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说,平台还集成了定位功能,可实时监测虫草采挖人员活动范围,防止越界采挖,同时对外来人员的通行路线进行合规性提醒。

  这一创新彻底改变了传统模式。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收集6万余名虫草采挖人员及游客信息,审核通过率达98.7%,较传统方式效率提升80%。平台与“网格化+生态联治”体系融合,形成“以证管人、以证护草、以证畅行”的闭环管理。数字化改革使行政成本降低40%,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多重效益“共赢”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推动了多重效益的协同发展。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杂多县划定了生态核心保护区和缓冲区,将虫草采挖人员密度控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2025年越界采挖虫草事件同比下降65%,草场植被破坏面积减少40%。同时,针对游客,通过平台提前预警路线合规性,今年虫草采挖季期间,经杂多县的游客、务工人员通行效率提升70%,未发生一起因证件问题导致的行程延误。

  从“人在证办”到“数据先行”,杂多县以数字化改革重塑管理流程,既破解了基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也为游客和务工人员打通了便捷通道。正如杂多县委主要负责人所言:“数字技术不仅是服务群众的‘暖心桥’,更是守护生态、保障通行的‘智慧盾’。” (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