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在京参加了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主办的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看到大屏幕上“极地那曲 天际之旅”的旅游介绍,我甚是惊喜不已!不由得想起20多年前参与考察藏北西部旅游资源的往事。
藏北,藏语称为“羌塘”,主要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境内。那曲市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海拔最高、陆地国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由于藏北高原地势西高东低、呈倾斜状,故造就了藏北东部和西部截然不同的人文资源和奇美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30多年来,我每每驱车前往藏北草原,都犹如是在观看一场场视觉盛宴。
目前,那曲市开通了东部环线的雪山、冰川、草原、湿地、森林、峡谷游,也开通了西部环线的“一错再错 天湖之旅”。
这是比如县怒江流域的美丽风光(唐召明2014年7月11日摄)
令人难忘的是东部环线的“唐蕃古道文化旅游景区”。它位于西藏那曲市比如县茶曲乡,曾是文成公主远嫁西藏的途经之地。这里平均海拔3950米,怒江自西向东穿行而过。
相传,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及其一行从京城长安(今西安)出发,取道青海,到达这里时,当地群众和三姊妹的天姆(仙女)热情迎接文成公主。公主看到这里是一片风水宝地,便在此驻留了数月时间。
文成公主在此驻留期间,教会当地百姓犁地种田、使用水磨、编织技术和垒石盖房等。一路镌刻下文化交融的故事,被誉为民族团结的“千年平安路”。
当然,东部环线既有经历千年历史沧桑留下的许多人文胜迹,也有冰川雪山、深山幽谷、参天古木等。这里有被称为最美森林峡谷的独俊大峡谷,有夯错暗夜星空湿地公园,有世外桃源嘉黎尼屋秘境……不胜枚举。
位于那曲市嘉黎县麦地卡乡境内的麦地卡湿地,享有“千眼大地”美誉,平均海拔4900米,是青藏高原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高原湖泊沼泽湿地,也是拉萨河支流麦地藏布的源头区域。麦地卡湿地2005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是比如县美丽壮观的萨普冰川。该冰川融化后的水流,顺着普宗沟奔流而下,成为怒江的一个支流(唐召明2014年7月10日摄)
探索藏北独特魅力,自然少不了人们对高原冰川的向往。萨普冰川,位于那曲市比如县羊秀乡,藏语译为雪豹出没的地方。主峰海拔6996米,共有9座冰山矗立于冰川区域,拥有天然的草原、灌木丛、沙滩、湖泊、山峰、河流等自然景观。过去因谷大沟深、交通不便,这片令人叹为观止的冰川一直鲜为人知。2016年以来,曾经藏在“深闺”的萨普冰川因湖泊宁静、冰川壮丽在西藏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处备受瞩目的“网红打卡地”。
如果说,藏北东部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遗迹和“西藏江南”的俊秀,那么藏北西部则有着自然风光和众多野生动物的粗犷之美。
现已在那曲旅游西环线开通的“一错再错 天湖之旅”,线路主要为:拉萨、那曲、纳木错“圣象天门”、班戈、色林错、尼玛、当惹雍错、文部乡南村、阿里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阿里大北线”。这条旅游线路,也曾是我跟随“探越藏北无人区科考先遣队”科考采访时的旅游线路。它们大体一致。
记得1998年11月2日,我跟随由西藏地矿、测绘、旅游等单位18名专家组成的科考先遣队离开拉萨,经班戈、申扎、尼玛、双湖等县(区),历经一个多月时间,在考察藏北西部水草、地质矿产、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的同时,还考察和规划设置了旅游景点,以及实地测量了各景点间的路线里程,这为日后那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次由西藏旅游部门派专家参与的科考活动结束后,那曲地区(现那曲市)很快组建了旅游总公司,并进行了那曲至班戈、申扎、尼玛、双湖“一线五点”的旅游开发工作。
这次科学考察,我们无不为那耸立的雪峰、原始辽阔的草原、纵横曲折的河流、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成群结队的野生动物等组成的自然景色所陶醉;无不为那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古朴的民俗所痴迷,并由此提出了开辟“羌塘(藏北)草原无人区探险游”的旅游设想。
10年后,这一设想终于变成现实。1999年,西藏在已开辟一百多条旅游线路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包括“羌塘草原无人区探险游”在内的五条生态旅游线路,并很快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
科考先遣队当年所提出的旅游设想,完全基于严谨而科学的基础之上,并非空想。
藏北高原寒光闪烁的冰山,一望无垠的雪原,蔚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地,凶猛的野牦牛,奔驰的藏野驴和藏羚羊,鸟岛、冰川、温泉、湖泊……一直是国内外众多游客心之向往的地方。
说起这次旅游考察,不得不提及藏北高原星罗棋布的湖泊。那一个个湖泊,由于矿物质含量和湖水深浅的不同,在阳光照射下,如同那一颗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七彩宝石撒落在了辽阔的草原上。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它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市班戈县之间。它的北侧依偎着连绵的高原丘陵,东南部是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的主峰,一望无际广阔草原在湖水的四周展开。纳木错湖水碧蓝,雪峰倒映,以优美独特的山水风光而著称,春夏之际的草地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牛羊成群。湖的周围有野牦牛、岩羊等高原野生动物,是一个天然动物园。
纳木错北岸的北崖,是欣赏“圣象天门”全景的绝佳地点。清澈蓝色湖水铺展在眼前,而神秘的“圣象”就站在湖边,让人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这是在尼玛县文部乡南村的当惹雍错湖畔,一位藏族妇女在为蔬菜浇水(唐召明2001年摄)
海拔4530米的色林错是西藏第一大湖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它位于班戈县和申扎县交界处。当惹雍错位于尼玛县文部乡南村,是中象雄文化中心,深度达230米,有大大小小180条江、河流汇于此,是万里藏北草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据介绍,藏北高原约有大小湖泊数百个,如果算大大小小的潴水湖,则数以几千计。藏北湖泊总面积为21400多平方公里,约占西藏湖泊总面积的80%以上,是西藏名副其实的湖泊最大地区。
在藏北西部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许多地方见不到人烟,空旷、辽远、幽静的环境,这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一个野生动物的天堂。飞禽走兽在这个没有人为骚扰和破坏的世界里繁衍生息,为这个地球培育了庞大而独特的生命种群。这里仅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就达30多种,其中首推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和黑颈鹤等珍禽异兽。
这是奔跑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野驴(唐召明2010年8月3日摄)
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在藏北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藏北的特色产业和“朝阳产业”。
按照当年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干部汪剑明的科考建议,从长远来看,保持羌塘(藏北)土地健康的根本方法是寻找替代性收入,逐步减轻人类对草地的压力。在许多人眼中,这里仍是特殊的土地,其山川和野生动物有足够的吸引力,管理得当的旅游是将资源转化为财富的对环境破坏较小的方式之一。
转瞬间20多年了,那曲市在围绕“行、游、住、食、购、娱”6大旅游要素下功夫,使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玩得好。
这是一条由牛羊驮队蹄印演变而成、通往那曲西部的平坦公路。如今的汽车运输早已替代了过去的牛羊驮队运输(唐召明2017年6月24日摄)
“十四五”期间,那曲市在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上共计投入1.8亿元建设完善独俊大峡谷、萨普景区、当惹雍错、圣象天门以及G109、G317沿线文旅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幅度提升了全市重点旅游景区(点)及线路的硬件设施水平,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有氧宾馆和道路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极地那曲”的旅游资源被越来越多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所喜爱。
“百闻不如一见”。在拥有众多世界一流和独一无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藏北高原,相信每个到访这里的人,总会遇见别样的惊喜!我们也相信藏北文旅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