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日喀则定结县吉堆村,盛夏清晨的寒意未散。村医贡嘎旦增已背着药箱走向重建工地,为施工队员测量血压;田埂边,村民次旦轻抚自家新封顶的抗震房墙体,脸上洋溢着笑容;村支书次仁平措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望果节和40万元集体经济分红仪式。半年前定日6.8级地震的伤痕犹在,这座雪域村庄正用辛勤的汗水重建家园。
图为维修加固班组工作人员正在搭架放线
工地变课堂,废墟上崛起“造血”能力。钢筋碰撞声在统规分建的工地上回响。“以前握锄头的手,如今一天能挣300元!”村民仁增熟练地绑扎着钢筋。驻村工作队创新“专业带训+本地参与”模式,让重建现场成为技能熔炉:5人晋升技术骨干,11人成长为熟练工,40人掌握基础技能,56人精通钢筋绑扎等技艺,累计创造劳务收入超12万元。“学到真本事,走遍高原都不怕。”仁增的话语透着新的底气。
图为封顶仪式上村民为施工队工作人员献哈达
健康守护网,筑牢重建防线。月初顶层浇筑时,施工队员老张不慎踩中铁钉。驻村工作队立刻协同村医贡嘎旦增现场处置,全程跟踪治疗确保伤口未感染。贡嘎旦增的足迹遍布工地,开展健康服务5轮,测量血压47人次,发放常用药品30余份,覆盖200余人。乡卫生院院长为19名群众定制慢性病方案,藏医拉姆的“呼吸调节法”更有效舒缓了70余人的心理焦虑。
图为村医开展“工地送诊服务”
政策润心田,数据里的民生温度。望果节丰收仪式上,43户村民共享生态合作社25万元收益,户均增收5800余元。“以旧换新”等政策有效减轻了受灾群众负担。确布乡干部巴桑普赤主持的政策宣讲会吸引60余村民,她结合实例详解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56项补助政策,清晰勾勒出村民的权益边界。
图为吉萨自然村望果节暨分红仪式现场
同心筑家园,团结凝聚力量。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尼玛次仁的“重建家园 永感党恩”宣讲,将“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的信念深植人心。理发师志愿队为70余名施工队员和群众提供免费理发按摩服务。
图为“重建家园 永感党恩”宣讲现场
秋风拂过吉堆,新房洁白的墙体映衬着湛蓝天空。驻村工作队的记录本里,技能培训56人、健康服务5轮、游客救助12次——这些数字承载着“人民至上”的千钧重量。没有豪言壮语,只有4300米高原上坚实的脚印。待9月最后一批帐篷收起,雪域家园的重生传奇,将谱写下温暖的篇章——定结大地之上,格桑花正迎风怒放。(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李昊峰 记者/德吉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