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的基层沃土上,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贡布多杰始终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履职全过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在守护文化根脉、促进民族团结、助力发展振兴中书写着动人篇章。
作为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索如日玛”(一味主治肠胃的藏药)配伍技艺的传承人,贡布多杰深知,藏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多年来,他坚守传承初心,深耕“索如日玛”配伍技艺的保护与研发,不仅用精湛技艺为患者解除病痛,更通过口传心授、整理典籍等方式,让这一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技艺得以延续,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促进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
图为贡布多杰为患者把脉
在履职实践中,贡布多杰始终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结合。他常说:“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见证,守护好它们,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为此,他积极推动“索如日玛”配伍技艺走进校园、社区,通过举办文化沙龙、技艺展示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藏医药文化的魅力,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理解与情感共鸣。他的非遗工坊不仅吸纳了当地大学生就业,更成为展示民族文化、促进多元交流的平台,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参与非遗传承中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贡布多杰敏锐地意识到,非遗不仅是文化符号,更能成为带动发展、促进团结的“金钥匙”。他注意到,包括“索如日玛”在内的许多非遗项目,普遍面临技术断层、传播力弱、规模有限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在凝聚人心、带动增收中的作用。为此,他深入农牧区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西藏自治区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加强非遗工坊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既为传统文化传承谋出路,更为各族群众共富添动力。他建议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拓宽销售渠道、强化宣传推广等举措,让非遗工坊成为“文化传承站”和“就业增收点”。他特别提出,要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多民族文化元素相融合,在创新中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让群众在参与非遗生产、消费非遗产品中,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如今,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当地非遗工坊逐步规范发展,不仅带动了农牧民增收,更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守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根基。
图为贡布多杰参加2022年阿里地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宣讲活动
从守护文化根脉到促进民族团结,从建言献策到躬身实践,贡布多杰以一名基层政协委员的担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履职尽责中绚丽绽放。他的故事,正是广大基层政协委员扎根群众、心系大局,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发展、促进民族复兴的生动写照。(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小次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