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独家采编

这里是亚东:创新艺术与地理文创的“孵化器”

2025-05-03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我们知道西藏很多地方都有石绘,那么我们展出的这些石绘为什么不同呢?因为这都是我们边境村庞达村的村民在巡边过程中捡到的,然后拿回来制成了艺术品,可以说象征着亚东村民的艺术智慧和为国守边固边的深刻意义。”5月2日,“三国同框 四季如画 五彩亚东——亚东县文化交流及特色产品展销活动”在拉萨香格里拉酒店开幕。开幕式上,亚东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亚东联络小组组长李夏阳介绍了展台上一个个精巧可爱的小石头的“大来头”。 

  图为5月2日至8日举行的“三国同框 四季如画 五彩亚东——亚东县文化交流及特色产品展销活动”上展示的精美石绘作品 摄影:赵钊

  亚东,藏语意为“急流的深谷”,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是日喀则市下辖的边境县之一,向南呈楔状伸入印度和不丹之间,呈现“三国同框”的地理现象,是我国与南亚各国友好往来的窗口。印度洋暖湿气流沿此深入,塑造了亚东四季宜人的气候与壮美的自然环境,终年积雪的卓木拉日雪山与多情湖同框,既是无数游客到访亚东的打卡目的地,也是黑颈鹤等珍稀鸟类的栖息之所。这次“三国同框 四季如画 五彩亚东”活动正是亚东和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亚东联络小组精心筹划、向外界展示边境小城亚东魅力的一项举措。 

  活动设立特色文创产品展示区和非遗文化展览,从传统技艺到现代生产,展现了亚东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方面的丰硕成果。除了取材自亚东边境的地理文创产品石头彩绘外,亚东鲑鱼、木耳、艾草等当地特色产品也令人眼前一亮;自治区级“西藏老字号”吉汝泥塑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创新传承。在特色产品展销台前,人们停下脚步,认真欣赏展品,时不时向工作人员提问。 

  图为5月2日至8日举行的“三国同框 四季如画 五彩亚东——亚东县文化交流及特色产品展销活动”上展示的吉汝泥塑作品 摄影:王淑


图为5月2日至8日举行的“三国同框 四季如画 五彩亚东——亚东县文化交流及特色产品展销活动”上展示的泥塑人偶 摄影:赵钊

  活动的非遗文化展览区更是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逗留。这场以“桃花”为主题的展览,通过生动的图片、别具匠心的当代艺术作品,带领观众走进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交融的亚东秘境。亚东当地青年艺术家索喃次仁与龚玉、侯晓辉、刘溪子三位艺术家联袂互动,通过形式多样的作品和多元的艺术语言展开对话。 

  图为5月2日至8日举行的“三国同框 四季如画 五彩亚东——亚东县文化交流及特色产品展销活动”上,观众在非遗文化展区的艺术作品前欣赏 摄影:赵钊

  索喃次仁的作品惯以手工羊绒布为面,彩色羊毛线为语言,呈现标志性的“彩虹”元素。“(西藏)传统的艺术是有一定标准的,而当代艺术是可以无界的,包括材质、材料都可以有所创新,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常常问自己,能不能突破传统?可不可以做一些比较新的东西?像我现在创作选择用羊绒布,就是我的一种情感表达,因为(它)与我的家乡有深切关系。”索喃次仁解释道:“比如说这一幅作品,佛像外呈现出一种彩虹的状态。因为彩虹本身是一个无常的现象,而我之前学过唐卡佛像,所以把佛像和彩虹理念结合了,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突破。” 

  图为5月2日至8日举行的“三国同框 四季如画 五彩亚东——亚东县文化交流及特色产品展销活动”上,亚东青年艺术家索喃次仁在介绍他的作品 摄影:赵钊

  图为5月2日至8日举行的“三国同框 四季如画 五彩亚东——亚东县文化交流及特色产品展销活动”上索喃次仁的作品展区 摄影:王淑

  图为5月2日至8日举行的“三国同框 四季如画 五彩亚东——亚东县文化交流及特色产品展销活动”上展出的索喃次仁的彩色羊毛线作品 摄影:王淑

  图为5月2日至8日举行的“三国同框 四季如画 五彩亚东——亚东县文化交流及特色产品展销活动”上展出的索喃次仁的彩色羊毛线作品 摄影:王淑

  毕业于西藏大学传统唐卡专业的索喃次仁也是庞达村石绘作品的“背后功臣”之一。曾经,巡边的村民们不时会捡到些好看的石头,却不知道怎么用。2023年,在上海援藏资金的支持和索喃次仁的艺术指导下,庞达文创合作社成立。人们在这里学习在边境线的石头上描绘美好图案,这变成了庞达村兼具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地理文创产品。索喃次仁也继续在艺术的无止境中,寻找每一个“突破”。(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赵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