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独家采编

【新春走基层】布达拉宫百余件文物珍品讲述民族“三交”史

2025-01-21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近日,“见证与守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亮相布达拉宫珍宝馆。本次展览展出100余件文物珍品,分为“合同一家”和“万象更新”两个部分,通过实物、图片、文献、影像、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式展现西藏与祖国各地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图为游客在参观展览 摄影:张宇

  “合同一家”部分展示了布达拉宫馆藏织物、唐卡、造像等精美文物。一件件来自江南的织物,一幅幅风格融合的唐卡,巧妙地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和谐之美。这种融合不仅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更深层次地引发了参观游客对于民族文化交流的共鸣。它们仿佛是茶马古道上的使者,承载着西藏与祖国各地各民族往来交流的历史,让参观游客在赞叹其工艺精湛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与魅力。 

   

  图为清财神像唐卡局部。这幅主尊黄财神及八大马王唐卡,主尊周围生动地绘满了传统道教水陆画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古代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地区的文化交流,体现出我国多民族文化在边疆地区的广泛互动 摄影:张宇

   

  图为“宣德年制”款青花藏文纹高足碗及银錾花纹碗座。高足碗是元代以来的重要瓷器样式,这套高足碗外壁一圈书藏文吉语,大意为:日平安,夜平安,三宝永远赐平安。碗下侧高足外圈饰莲花纹,碗底书有“宣德年制”款,并配有一套错金银簪花的碗托。风格的融合不仅让这套高足碗拥有跨越地域的文化韵味,更引领着参观游客探索与欣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带来的无限可能 摄影:张宇

  “万象更新”部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布达拉宫的修缮保护工作。通过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在建筑结构加固、壁画修复等方面展开全方位保障。布达拉宫第一期维修工程从1989年10月至1994年8月,共投资5500万元;第二期维修工程从2002年6月至2008年,共投资约2.1亿元。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敬重,更彰显了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对我们共有精神财富的精心呵护,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行动。 

  古籍文献保护利用工作是推进新时代布达拉宫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布达拉宫设立了古籍文献保护研究中心,对存在污染物、残缺、断裂、糟朽、写印色料脱落粘连等损伤较严重的古籍进行抢救性修复,对存在褶皱、折痕、生物病害的文物进行养护性处理。同时,开展高清扫描工作,建立布达拉宫文献文物图像与文本数据库,为布达拉宫珍贵古籍文献的长久传承与永续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还系统梳理了传统文化资源,为近四万部馆藏古籍文献建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 

   
图为游客参观布达拉宫保护规划 摄影:张宇

   
 图为印经版整理登记 翻拍:张宇

  本次展览充分发挥了文物以史鉴今、以史育人的作用,再次有力地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展现了布达拉宫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脉络,更展现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西藏、发展西藏、繁荣西藏的历史实践。(中国西藏网 记者/张宇 王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