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西藏民族大学:青年筑梦的大舞台

2019-11-08 张梦凡 中国西藏网

追梦——智慧教育的启蒙 

 
李世伟获得“建行杯”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铜奖

  “这一切都很辛苦,但是对我来说,所有的东西都是值得的。”

  说这句话的人,是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智慧星教育中心团队的负责人李世伟。

  智慧星的主要项目是利用乐高等教具,开发学前孩子的智力。这个学前教育中心由教育学院的学生承包,如今已经初具规模。

  那一年李世伟跨入大学校门不久,在12月份就萌发了一个绝好的创业想法——人工智能教育。

  不同于其他人——当一个传统的、立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的老师——他一开始就想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将互联网与教育联系起来,这是李世伟最初的想法。跟互联网上的其他网课一样,将优质教育搬上网络,服务更多的学生。

  刚上大学的他,正愁满腔热情无处挥洒,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

  然而不久之后他就明白了,光有干劲是做不成事的。

  资金不足,想法欠缺,经验不够……诸如此类,每一项都在宣告着他美好愿景的破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次两次的失败还无法浇灭少年的热血。大二的时候,他认真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再次踏上创业之旅。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从大一到大三,几乎每个寒暑假都往西藏跑,来回进行市场调研。”

  不同于大一时的横冲直撞,他这次做足了准备。

  此次创业,他瞄准用乐高等教具开发孩子智力的一个学前教育项目,进行双语教学。

  一提到双语,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英语和汉语。可此“双语”非彼双语,李世伟表示,他们做的是汉语和藏语的“双语”。

  他的目标是将这个项目搬到西藏去,为西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这个项目只停留在咸阳,那它就毫无意义。年轻人应该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不会后悔。”

  为了将公司引进西藏,他前后跑了拉萨、日喀则、山南等许多城市进行调研。

  “我对我们这个项目很有信心,一来现在西藏的政策很好,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帮助。二来我的团队非常团结,这会给我很大的鼓励。”

  在被问到创业时候遇到最大的困难的时候,李世伟说:“教育这条路很长很长,而我只走了一点点,有时候会很迷茫,我也会问自己,我还能继续走下去吗?”

  毫无疑问,他每次给自己的回答都只有一个字——能。

  若将人生比作射箭,而梦想就像箭靶,现在大三的李世伟无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靶子,他每天都在坚持不懈地拉弓练习。如今获得“建行杯”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铜奖,对他来说也许只算做射中了七环,他相信总有一天能够射中靶心——把梦想写在青藏高原。

  寻梦——俊巴渔村的启示

  
李怡燕带领团队在俊巴渔村调研

  与目标明确的李世伟相比,2016级的李怡燕一开始对“挑战杯”这个比赛就没有想好自己想射的“靶子”。

  枯燥,疲惫,寒冷……这是李怡燕在调研过程中最大的感受。

  2019年1月9日凌晨六点,一夜没睡的李怡燕和她的团队已经收拾好了箱子,直奔机场。几个小时后,她们出现在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俊巴渔村,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与许多调研团队在期末考试一结束提着箱子就走的“潇洒”相比,他们显得十分谨慎。

  1月4日结束考试后,她稳住了整个团队,不断地调整方案。她对团队成员说:“我们的目标是更高的平台,准备充分了再走。”

  问卷、访谈提纲,都要翻译成双语的;调查的方向和资料,要不断调整和修改……就这样,她们成为了当时学校里进藏最晚的一个团队。

  其实英语专业的李怡燕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方面的课题。有人说课题应该与本专业结合,容易一些。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么做的。可李怡燕在看了一部分人的课题后,毅然放弃了这条看起来相对容易的路。

  “别人做过的东西,我就不会再做了,没什么新意。我要做,就要奔着国奖去。”国奖?目标定的固然高,可是一开始她却连题目都定不下来。

  与老师再三商议,修改方案,还是不能满意。最后在一次与藏族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偶然知道了俊巴渔村这个地方生产的牛皮船,给了她灵感。

  俊巴村、牛皮船、经济发展……这对当时的李怡燕来说还是相当陌生的名词。在查阅一番资料后,她对这个不容易做的项目燃起了兴趣,组建团队,确定选题,与老师沟通……她忙得风生水起。

  在被问及团队是如何组建的时候,李怡燕表示同专业、同班级、同寝室的人固然好找,可是同样的人就会有同样的思维局限、知识盲区,这对她们团队来说,并无益处。既然她一开始就选择走在舒适区之外,那即便再难,也得继续走下去。

  冬天的西藏,空气干燥难耐。刚到目的地的第一个晚上,李怡燕就出现了高原反应,头痛,失眠,流鼻血接踵而至。第二天她稍作休息,也跟着来到了村子里。

  到了俊巴渔村以后,李怡燕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以往只在书本上、网络上查来的资料,只是补充了她的一部分想象,而现实却是当地的村民已经很少用牛皮船做交通工具了。能给当地人带来经济效益的是她之前没想到的手工皮具,还有牛皮船舞。于是他们将目光转移到了对当地经济收入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除了俊巴渔村,他们团队还对达东村也进行了调研。调研完,他们团队找到了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虽然是来调研,我们也想做一些和三下乡同样有意义的事情。用我们自己的专业去帮孩子辅导功课,教他们一些东西。”李怡燕说,在达东村辅导小朋友的时候,是他们团队最开心的时候。和孩子们互动,做游戏,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他们顿时觉得充满了力量。

  进藏最晚的团队,出藏也同样是最晚。最终,他们带着厚厚的资料回来了。回到学校后,李怡燕的工作没有结束,反而比考察时更加困难,两三万字的报告,无数的问卷统计和数据分析、无数次的修改。熬夜对她来说,成为了家常便饭,李怡燕整个人都憔悴了一大圈,但是眼中的光芒却是无法掩饰的明亮。

  最终,他们从校赛走到了国赛,一举拿下了国赛三等奖。当被问到是什么使她坚持到现在的时候,李怡燕回答地迅速而坚定:“我觉得是兴趣和责任,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虽然很累,但我觉得非常值得。”

  筑梦——古格扎染的传承

 
图为罗布旺杰,他认为自己的荣誉与西藏民族大学是分不开的

  都说“无阿里,不西藏”,但你可知道阿里曾有过一个拥有灿烂文明且盛极一时的强大王国——古格王朝,一千多年前,吐蕃王朝的后代在西藏阿里地区建立了古格王朝,但它的历史却在三百多年前戛然而止,留给后来人无穷无尽神秘的想象。

  “那里有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比如扎染,这也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向我们解释古格梦团队的名称由来时,罗布旺杰说道:“古格源于古格王朝,梦指的是家人对我的期望。”他来自阿里地区的一个偏僻农村,离古格王朝遗址很近。“我当时就是特别好奇,在家乡那边街上看见很多姑娘披着一种用植物汁液染成的布,颜料都是纯天然的。”

  由于打小便跟古格王朝和扎染工艺结缘,2016年大一入学伊始,罗布旺杰就一头扎进了对扎染的研究。“每件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谁也不清楚最后成品会是什么样的,但都是一个惊喜。”

  2017年1月,罗布旺杰组建了古格梦扎染工作室。到了大二,他带着3个同学,自己投了一万多块钱,招了个模特,在学校外面租了房,4个人一下晚自习立马往作坊赶,就这样风风火火地办起了扎染成品衣的制作销售。但还没来得及做出点成绩,成员们却陆陆续续选择了退出,本就只有4个人的团队只剩罗布旺杰一个人。

  “那时候才大二,身边的同学空闲时间喜欢打游戏,或是出去玩儿,扎染又是纯手工的技术活,太累。”同伴的退出并没有打击罗布旺杰的信心,反而让他愈加坚定。很快他就重整旗鼓,招了6个对扎染感兴趣的同学。这一次,凭借着之前积累的经验,工作室总算有了盈利。“每个月大概收入两千多吧。”这对一个团队的经营运行来说可远远不够,再加上那时候技术上不成熟,浪费了很多材料,等最后交完水电费、房租,还是在亏钱,更别说发工资。那时候,罗布旺杰和他的团队纯粹凭着一腔热爱坚持把扎染做了下去。

  事情迎来转机是在2017年12月,罗布旺杰获知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正在招募新的团队项目,在跟负责老师联系了五六次之后,他成功带着古格梦团队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后一切就不一样了,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不仅水电费用、房租全免,配备电脑等设备,还额外在学校里面提供了一处场地给我们做作坊,进行扎染产品的制作。”说到这里,罗布旺杰笑了,环视工作室四周给我们比划着。在没有了琐事干扰之后,罗布旺杰的古格梦团队终于得以大展拳脚,一心一意做扎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结合自己所学的数字媒体专业,发挥专业特长,运用所学扎染技术,带着工作室不断成长。刚开始做扎染,衣服一直褪色,后面他们就想到要煮的方法;从家乡学到的是用纯棉布料跟纯天然颜料做衣服,最后考虑到主要客户是学生,价格过高,罗布旺杰又开始自己不断改进技术,琢磨创新。

  古格梦的发展蒸蒸日上,从“建行杯”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铜奖,到参加全国“创青春”创业大赛荣获银奖,再到2019年3月成功注册陕西古格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这三年多来,成长的不仅是罗布旺杰,也有古格梦团队。

  “2018年我们古格梦团队参加全国‘创青春’创业大赛,那时候我汉语基础还不好。之前校赛都是一个汉族同学负责答辩,但这次参加国赛,我们被通知负责答辩的那位汉族同学不能上场,因为她之前没有加入我们团队。”第二天上午答辩就要开始了,罗布旺杰准备自己上场,他磨了整整一个通宵,一句句纠正发音、一遍遍捋台词、一页页过PPT。“我们拿了银奖,那也是我们学校在‘创青春’比赛第一次拿银奖。”说到这儿,罗布旺杰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从自己一个人到如今二十几人的团队,从入不敷出的亏本创业到创建公司持续盈利,从成员一个个退出到招募合伙人扩大经营,创业这条路,他们走得坎坎坷坷,绝非一帆风顺。

  2019年,罗布旺杰为公司拉了两个合伙人,不仅提高了扎染工艺制作水平,也扩大了业务范围,跟学校及校外单位建立起了经营协议。

  “现在团队已经很成熟了,我们也有盈利了,这是公司运营下去的前提。对于这个项目,我不是把它当作赚钱工具,我想在大学期间,把自己家乡的扎染文化传承弘扬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它。”

  即将面临毕业,罗布旺杰最后表示,自己会把古格梦留在西藏民族大学,希望后来者能继续经营好这份文化遗产。(中国西藏网 图、文/张梦凡、唐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