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金秋打卡民族文化宫】难得一见!活化石?那些你不知道的中国民族文字

2019-09-15 王茜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想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宫绝对是最好的打卡地。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各民族在漫长的文化进程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文字大家庭的50多个成员,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记录,也是中国各民族水乳交融、携手前行的见证。而以这些文字书写、印制的典籍,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对社会实践的记录。目前,民族文化宫正在举办“我和我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中国民族文字书法作品暨文献展”,让您一览各个民族的文字,过足眼瘾。


图为展品《大方便佛报恩经》

  先看一个可以看得懂的吧!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大方便佛报恩经》是由汉文书写,共七卷,卷轴装。民族文化宫展出的是金皇统九年至大定十三年(1149-1173)刻元重修燕京大宝集寺藏本。

  下方多图,请仔细欣赏观摩一下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美文字和古籍文献吧。

  藏文创制于公元7世纪的松赞干布时代,在历史上经历了3次文字厘定,藏文古籍数量非常丰富。大藏经《甘珠尔》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北京刻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版大藏经出自清王室官本,刻造、装帧颇为精良,版型较一般藏文大藏经大,每夹扉画均为手工绘制,笔触细腻,设色鲜丽,为佛教思想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图为展品大藏经《甘珠尔》(复制件)

  在蒙古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使用过回鹘文、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文以及托忒蒙古文等文字。我国现行的蒙古文是由改进后的回鹘式蒙古文发展而来的。展出的蒙古文梵夹装《格斯尔传》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北京刻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为展品《格斯尔传》(复制件)

  公元9至15世纪,回鹘文在新疆及河西走廊地区广泛使用,在9世纪前后形成大量文献。回鹘人创作了大量作品,翻译了经典,很多借据、地契等社会经济文书都用回鹘文书写。图为《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回鹘文,(唐)慧立、彦悰撰,(唐)胜光法师译,梵夹装,五代写本

  如果说上述文字,您有所耳闻,那些接下来要介绍的象形文字和特殊作用的古籍,是否会让您惊讶呢?

  水文是水族先民创制的文字,其形状类似甲骨文、金文,有象形文字,主要通行于贵州省水族地区。水文文献统称为“水书”,是由一代一代水书先生传抄流传下来,主要用于民间民俗活动和祭祀、占卜等宗教活动。图为水文古籍《龙戏》,为线装的清抄本,是水族丧葬习俗活动所用经书,反映了水族人追求生命永生的信念,是水族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这些文字是不是更像是简笔画?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还“活着”的象形文字之一,被誉为研究人类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东巴文专门用来书写纳西族东巴典籍,由一代代东巴经师传抄流传,传世很多,内容广博。图为线装的清抄本东巴文古籍《烧天香》(复制本)

  这个细长条的文卷有个特殊的用途:根据卷末处的题记,这是一款为当时当地一位于阗贵妇人所量身定制的护身符——《对治十五鬼护身符》。文字为于阗文,现在已经发现的于阗文文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梵夹装也有卷轴装,内容分为世俗文献和佛教文献两大类。

  哎呀,貌似剧透太多了?! 这些优美的文字和珍贵典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除以上所述,还有托忒蒙古文、满文、西夏文、朝鲜文、彝文、傣文、古壮文、白文、布依文等文种的古籍文献等待您去发现,快来民族文化宫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吧。(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摄影/王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