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藏阿里,面壁雪山,度过了11年。在天的尽头,人容易忧郁。在语言的尽头,人有希望重生。”
图为阿里扎达土林 摄影:王建设
坐落在青藏高原西部,拥有“万山之祖”“百川之源”之称的阿里地区,历经千年的历史变迁才有了如今的称谓。这片荒野之地生存环境恶劣,阻挡了多年来人们探索的步伐。这里是山脉河流相聚的地方,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置身阿里,仿佛到了世界的尽头。不如跟随毕淑敏的脚步,来一场心灵上的阿里之行。
1969年,毕淑敏从军入伍,在阿里地区的高原部队担任卫生员。17岁到28岁,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我坚信人的记忆是有形状和重量的。人生如同胶片,一旦感光,便不会消失,你不能毫发无损地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毕淑敏将自己的人生比作胶片,在西藏的十年已经在她人生的胶片上留下了痕迹,也正是如此,她度过了不平凡的十年。
《西藏,面冰十年》是一本有着厚重年代感和地域特色的书。书中文章大致按照时间顺序编纂,讲述了几个女孩儿在西藏的生活经历,感受令人震撼的高原景色同时,也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书中不乏打动人心的故事,作者将城市孩子寄来的葵花籽播种后,有一粒种子竟在这凛寒之地生出了叶子。一场风雪过后,它开出了一朵鲜艳的小花。生命太过美丽,时而脆弱得如同一块易碎的玻璃,时而又坚强如淬火的钢铁。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毕淑敏的文字才会格外的质朴与真诚。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对生活始终不渝的热爱,以及对生命那种刻骨铭心的感悟。
图为古格遗韵 摄影:杨世君
在雪山草地之间,毕淑敏度过了自己的青葱岁月。在她的笔下,西藏已经不仅仅是蓝天白云、皑皑雪山。那种独特的美,任何语言都显得黯然失色。如同生命一样,脆弱中透着刚毅与坚强。书中并没有刻意对西藏景色进行描写,我们只能在字里行间体会那种独具一格的美丽。那是一种荒芜之地的孤独与寂寥,更是居于世界之巅所散发的宁静与淡泊。
几千米的海拔极易缺氧,加上落后的生活条件,几个姑娘几乎随时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但是她们一直对生活充满热情,在冰冷的河水里洗衣服、四处寻找照相馆、拉练的过程中克服重重阻碍走完全程……11年的时间足以让她成长得坚强、勇敢。这样的故事怎会不令人动容?经历了西藏的“面冰十年”,她变得更加淡然,在文字中也有一种心安、向远、静待花开之感。这是无数个日夜与山川河流对话、与日月星辰同行才有的洒脱与淡然。(中国西藏网 实习生/孙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