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自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70年来,涌现了众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事迹与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砥砺前行。4月24日,因为一位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而显得分外肃穆——他就是以身殉职,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篇章的孔繁森。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孔繁森在西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图为孔繁森(右)在西藏阿里日土县过巴乡看望孤寡老人益西卓玛。图片来源: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网站
1979年,当35岁的孔繁森看到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的文件时,立即报了名。同年,他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3年,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
1988年,孔繁森接受组织安排第二次赴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1992年底,尽管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但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年近50岁的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但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1993年,孔繁森来到西藏条件最艰苦的阿里履职。不到两年,阿里106个乡他跑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
为了把阿里的经济带上新台阶,孔繁森准备在边贸、旅游等方面挖掘潜力。为此,1994年,他带队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不料,11月29日,在完成考察返回阿里途中发生了车祸,孔繁森牺牲在了这片他全身心爱着的高原热土……
人们这时才真正走近了这位坚毅的山东汉子的生活并为之动容。
在地震废墟上,孔繁森收养了3名孤儿,为了养大3个孩子,他偷偷跑到西藏军区总医院,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换取孩子们的生活费;他在部队时学过医,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带上自费购买的常用药为农牧民解难济困。
而他的妻子从老家山东聊城来西藏探亲,他凑不出800元的返程路费;读大学的女儿需要学杂费,他拿不出来;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孔繁森说:“讲一万句空话,不如办一件实事。”任拉萨市副市长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任阿里地委书记期间,他带领阿里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全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7.5%,收入比上年增长6.7%。他牺牲的时候,留下了两件遗产,一件是那仅有的8.6元钱款;另一件就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图为在拉萨烈士陵园,西藏边防官兵向孔繁森烈士敬礼。摄影:贾华加
孔繁森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把他记在心中。阿里当地人称他为“活菩萨”,把他的照片供奉起来,为他念经祈祷。孔繁森去世后,一位90多岁的藏族老人哭了半个多小时,一边哭,一边不停地按照藏族的习俗摸着脑门为孔书记祈福,反复念叨一句话:“孔书记没了,我的福气也没了!”有人问这位老人:“孔繁森待你,是不是就像您的亲生儿子一样?”老人却说:“不,孔书记不是我的儿子,他是我的父母!”
同时,历史也不会忘记甘做人民忠实公仆、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人。
按规定,国家副局级以上干部不参加全国先进工作者评选,但全国劳模和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筹委会认为:孔繁森两次赴藏,历时十载,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经报请国务院批准,1995年4月24日,孔繁森被追认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年9月,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孔繁森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数次称赞孔繁森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孔繁森刚到西藏的时候,曾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怀着这样的初心,以孔繁森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把对党的无比忠诚融入了对人民的无限大爱。习近平总书记曾数次赞扬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孔繁森精神。
2004年,在《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一文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要求:“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
2003年7月17日,习近平在《之江新语》栏目中写到:“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就要以党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培养和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学习和树立五种崇高的情感。一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情怀感。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二要学习雷锋同志的幸福感。他虽然只活了22年,但他说:‘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三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他有一句名言:‘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四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责任感。他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五要学习钱学森同志的光荣感。他把群众的口碑当作自己无上的光荣。只有学习和树立这五种崇高的情感,才能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干部进藏,在林芝地委行署工作汇报会上,才旺班典专员动情掉泪:“福建第一批援藏干部把12万的生活补贴,全部用在群众身上。”习近平称赞道:“这种精神是孔繁森精神的体现、老西藏精神的发扬”……
而习近平总书记也正是身体力行的楷模。据当年随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干部进藏的随团记者回忆,当年抵达林芝八一镇时她产生了较严重的高原反应,住地服务员送来了一个氧气袋才得以缓解。直到第二天,她才知道,当晚正是习近平见义勇为,把自己仅有的一只能够保障生命安全的氧气袋让给了她,才使得她克服高原反应,平安脱险。
图为2010年7月1日正式通航的西藏阿里昆莎机场的航站楼。何蓬磊 摄 图片来源:中新网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西藏作为自然条件极为艰苦的高原,却在一代代对人民充满深厚情感的优秀党员干部们前赴后继的无私奉献中成为了精神高地,“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和孔繁森精神……如同一座座丰碑屹立在世界屋脊,鞭策后来者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奋力拼搏,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中国西藏网 文/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