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独家采编

【改革开放四十年】筑梦前行,西藏阿里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2019-01-05 中国西藏网


图为1月4日,“改革开放四十年”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西藏网讯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18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四十年征程。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旧貌换新颜。雪域大地破旧迎新,攻坚克难;阿里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前行;改革成就天翻地覆,令人瞩目。

  西藏阿里,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的核心地带的一个地区,是距内地最远、海拔最高、自然气候最恶劣的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改革开放40年来,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西藏阿里创造了令人振奋的发展成就,阿里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从城市中心到田间地头,从巴嘎国际旅游小镇到边境小康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民生改善,触目所及,让人切身感受到这片崛起的祖国边境地区沐浴在改革春风中所焕发出的勃然生机与活力。

  
图为阿里地区狮泉河镇

  经过40年的发展,阿里地区农牧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地区交通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农牧民的消费方式也开始变得多样化,曾经的“穷乡僻壤”已成为历史。冰箱、彩电、电脑、洗衣机、摩托车、汽车、手机等消费品早已进入了农牧民家,乘坐飞机、开着私家车出门旅游办事更是成为了阿里农牧民的平常事。伴随着快递物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阿里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享受着方便快捷的网络购物。不仅如此,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最近成功创立三乙,外加组团式援藏使当地医疗水平大幅提升,使得农牧民看一些大病和做一些大手术时,再也不用跑到一千五六百公里以外的拉萨或内地。教育上,阿里地区更是实施了一大批教育项目,教育组团式援藏和内地西藏班双轨并进,满足城乡居民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

  据了解,2018年,阿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112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万元,与1978年相比分别提升了75倍和88倍。

  除社会民生外,阿里地区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截至目前,阿里地区累计完成重点区域造林1.76万亩,高原生态安全屏障防护林建设46.93万亩,义务植树42.49万株,砾石压沙、封沙育草32.6万亩。坚持引大树、种大树,投资1.3亿元完成狮泉河城镇绿化工程,种植苗木19.16万余棵,打破了阿里“种不了树、种不活树”的固有成见。使如今的阿里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常新。

  
图为阿里地区狮泉河镇。

  近年来,为使农牧民尽快脱贫,阿里地区形成了“1+9+N”的脱贫攻坚规划体系和配套措施体系。三年来,阿里地区累计减贫4391户16091人,贫困人口从动态调整后的2015年底6277户22900人减少至2018年底1886户6809人,贫困发生率从28.26%下降到8.4%。地区所属7个县中,噶尔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普兰、札达、日土3个县已完成西藏自治区脱贫摘帽公示。

  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成果,编织成阿里地区经济的跨越成长和农牧民群众生活质的提升,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澎湃脉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阿里地区在自身努力和河北、陕西及“三大中央企业”的无私援助下,逐步提升经济实力、改造城区面貌、转变农牧民“等靠要”思想,让老树发新芽、长新枝、开新花、结新果,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西藏网 记者/索朗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