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日前,“朔地恋歌——宁夏岩画特展”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93幅岩画拓片、6件岩画实物和36幅岩画原址照片,展示了先民所创造的远古文明。徜徉其中,思绪万千,岩石上那粗犷、隽永的线条,连接古今,穿越千年时空,回到源头,那回肠荡气的打磨凿刻声,似仍在耳畔叮咚作响,那一段雄浑苍茫的历史似在眼前延伸开去。这是一场与古人的对话。
岩画是人类早期以图像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在文字发明之前,岩画抒写着人类先民璀璨的文化,展示了早期人类的思维、观察与交流模式。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迄今发现了大量的岩画遗存。据悉,宁夏岩画广泛分布在宁夏境内黄河两岸的贺兰山、卫宁北山、香山、西山及灵武东山绵延七百余公里的几百个山谷、峡口与丘陵之中,气势雄宏,场面壮阔,是曾经居住在这里的游牧民族绘刻在岩石上的生活痕迹。在苍茫山谷,那些凝固在石头上灵动的线条,仍然在向世人无言地诉说着先民们神秘而永恒的故事。
图为人面群像拓片。摄影:胡瑛
宁夏岩画数量众多、风格独特、内涵丰富,涉及各类动物、天体、符号、人面像以及祭祀、射猎、放牧等。在贺兰山的贺兰口,数百个人面像凿刻在山壁之上,形成了一条蔚为壮观的脸谱长廊;北山大麦地,岩画密集处每平方公里图像达180幅之多,生动地再现了远古人类执着悲壮的生命历程和真实的情感世界,记录了人类生存活动的连续篇章,彰显着人类先民对生命的挚爱和坚守。
图为记载着狩猎场景的岩画拓片。摄影:胡瑛
如今,宁夏岩画步入世界岩画的艺术长廊,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据悉,1991年和2000年曾在宁夏银川成功举办的首届和第二届《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暨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使宁夏岩画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展芳生辉。岩画宛若一座桥梁,架起了中国宁夏与世界的文化交流通道。
“宁夏岩画特展”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于2011年推出的优秀品牌展览,已先后在浙江省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深圳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等国内近20家文博单位以及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展出。这是该展首次在北京展出,展览将持续至8月28日,免费向公众开放。(中国西藏网 记者/胡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