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独家采编

绒辖乡自然概况

2018-07-23 中国西藏网


图1绒辖乡位置与高程示意图

  (DEM数据引自https://lta.cr.usgs.gov/GTOPO30;国界数据引自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1:100 万比例尺))

  绒辖乡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西南部(图1),东经86.20º-86.57º,北纬27.91º-28.31º;西邻聂拉木县,北连定日县的岗嘎镇和扎西宗乡,东-东南-南-西南部与尼泊尔王国接壤。全乡东西长约38千米,南北宽约46千米,总面积近980平方千米。乡政府所在地仓木坚村,位于绒辖乡的西南部。全乡辖3个行政村, 分别是仓木坚村、左布德村和达仓村,总人口900余人。


图为远眺绒辖 摄影:张镱锂


图为曲嘎寺 摄影:张镱锂


图为曲嘎寺 摄影:张镱锂

  地貌:梳状切割显著

  境内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系,局部有新生代岩浆岩出露。前寒武系岩石主要是二云母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变斑晶混合岩、夹大理岩,新生代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


图为位于绒辖乡的瀑布 摄影:张镱锂


图为绒辖河谷 摄影:张镱锂


图为绒辖河谷 摄影:张镱锂


图为绒辖河谷桥 摄影:张镱锂

  喜马拉雅南坡呈断裂深切高山深谷地貌,即梳状切割地貌。海拔约2500米—7340米,沟谷落差最大接近5000米,从亚热带至寒带景观类型独特而丰富、生境多样。乡内分布着乔格茹峰(海拔7176米,下同)、赤仁玛峰(7134米)、特布拉峰(5832米)、拿巴布日峰(5746米)、普士拉峰(5424米)等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

  气候:从亚热带到寒带跨度巨大、一天穿越四季

  总体上属典型的亚热带至高山冰原的喜马拉雅南翼湿润气候类型。低海拔沟谷内四季闷热湿润、气雾弥漫多雨。通常,南部水汽在每日清晨由低山谷底向高山运动,山形、树影和周邻景观在雾云中时隐时现,蔚为壮观。乘车从该乡南部到该乡北部,一天内随着海拔的不断提高,从温度和景观变换中如同历经四季般的季节更替。

  在绒辖乡内,巨大的地形差异成为温度与降水空间差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图2)。从山峰到谷底的年均温度差异相差超过20°,海拔高程和温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降水的差异将近10倍,变化范围从约50 毫米到450毫米以上。这些气候变化也塑造了明显的高山垂直带状景观。


图2绒辖乡年平均温度(上左)、年平均降水(上右)分布示意图


图为绒辖河源景观 摄影:张镱锂


图为绒辖上游 摄影:张镱锂


图为绒辖河谷人家 摄影:张镱锂


图为绒辖上游人家 摄影:张镱锂

  水文:水资源丰富、落差大

  为印度洋水系。绒辖曲(亦称绒辖藏布)是恒河上游柯西河支流Tama koshi(尼泊尔境内的河名)的上游与源头区域;主源位于定日县和聂拉木县交界处的拉布及康峰(7367米)南坡和本乡的普士拉山西坡,流域面积约1400平方千米。河流径流量由降水、冰川与雪山补给。受喜马拉雅南坡地势高落差的影响,水流湍急、奔腾直泻。全流域水质良好。在高山区域分布着朗布错、雅弄错、娘宗玛觉、汀给夏桑玛等多个冰湖,湖泊周围草地为优良牧场。


图3 绒辖乡土壤分布示意图(引自中国土壤图(1∶100万比例尺))

  土地:类型丰富、农牧业发展适度、自然景观为主

  土壤类型丰富。主要分布有粽壤、暗粽壤、棕黑粘土、高山草毡土、高山寒冻土、高山粽草粘土、高山石质土等类型。其中,高山草毡土、高山寒冻土和高山棕黑毡土分布排前三位,面积分布约占乡面积的22%、18%和14%(图3)。土壤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南北坡的垂直分布差异大。


图为玛尼堆 摄影:张镱锂


图为拾柴勤劳少年 摄影:张镱锂


图为村里的小朋友 摄影:吴雪

  以农牧业为主、人类扰动范围有限。土地利用由林地(森林、灌丛)、牧草地(草地、沼泽湿地、稀疏植被)、耕地、居民建设用地、水域(湖泊)、未利用地(裸地和冰川雪被)等类型构成。其中,以未利用地、牧草地和林地为主,各类面积占乡域面积的比例依次约为49%、27%和22%;水域面积最少。林地中森林面积不足乡面积的5%,其中常绿针叶林占森林面积的86%以上;灌丛中约43%为常绿针叶灌丛。高寒草地分布区是绒辖乡主要牧场;近50公顷的耕地分布在中南部河谷地区和居民点周围。


图4绒辖乡生态系统分布示意图

  生物:生境奇特多样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众多珍稀生物物种

  该乡位于热带植被地带——南亚热带常绿雨林、季雨林地区——喜马拉雅季雨林亚区中。与该区域生境类型相适应,本区域分布着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动植物区系,及多种特有与珍稀濒危动植物。

  生态系统多样和植被类型完整(图4),垂直分异特征明显。南坡和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截然不同;在南坡:从谷底到山顶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暗针叶林带、灌丛草甸带、草甸垫状植被带、寒冻冰碛地衣带和高山冰雪带;在北坡:主要由半干旱草原带、草甸垫状植被带、寒冻冰碛地衣带和高山冰雪带。


图为多刺绿绒蒿 摄影:张镱锂


图为多刺绿绒蒿特写 摄影:张镱锂


图为小斑虎耳草 摄影:张镱锂

图为受伤的岩羊被牧民送到乡政府,经治疗、养伤、痊愈健康后,放回野外。这是2013年8月中旬科考组在绒辖乡政府门口所摄 摄影:吴雪

  生物多样性丰富,主要表现为区域特有物种和珍稀保护物种多、经济与科研价值物种资源丰富。如分布有亚热带北缘和暖温带地区的代表植物青刺尖,喜马拉雅山区特有种有柳叶沙棘、喜马拉雅冷杉、云南铁杉、喜马拉雅红杉、垂枝柏等,及西藏特有种藏南槭等。珍稀保护动物物种多,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长尾叶猴、熊猴(喜马拉雅山区特有)、喜马拉雅塔尔羊、雪豹、喜马拉雅麝、棕尾虹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岩羊、 黑熊、兔狲、苏门羚、纵纹腹小鸮、雕鸮、藏雪鸡、猎隼和大鵟等。重要经济价值物种有:野生蔬菜类如高原荨麻和镰叶韭等;药用资源物种有山莨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喜马拉雅红景天、穗序大黄、四裂红景天、西藏蒲公英、桃儿七和西藏延龄草等;观赏花卉资源植物如树形杜鹃、裂唇角盘兰和多刺绿绒蒿等;牧草资源物种如草地早熟禾、紫花针茅、藏北嵩草等;工业油脂原料植物如绢毛木姜子等。重要科研价值物种如小叶瓶尔小草、高山栎和滇藏方枝柏等。(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张镱锂 高俊刚 吴雪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