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江苏大道东郊老安居院52栋
是一座特殊的藏式院落
里面生活着9位盲人
其中6人组成了西藏迄今为止
首支盲人乐团
这6名演出成员均是“90后”
缘起
在中国,盲人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按摩行业。2008年,当时还在拉萨盲童学校读书的达琼不满足于此,他想另谋职业。达琼说:“我喜欢吹笛子,喜欢手指在笛孔间跳跃的感觉,喜欢它发出的美妙音色。”
达琼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盲人也能完成很多健全人能做到的事情。”达琼这么认为。从五岁起,他因病失明,每天放牧后需要小伙伴帮忙数清羊数,告诉他天空的颜色。但2003年登上珠峰旁边海拔5800多米的一座雪山时,他在浩荡长风中感悟到了许多。当时十四岁的他,是西藏盲童学校选拔的登山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2008年,他从盲校毕业,在海拔5000米的珠峰大本营开了一个小小的按摩院。那是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一切靠自己打拼。他用半年的时间挣了两万块钱,然后回到了拉萨。几年后,在拉萨北京东路上,他开起了自己名为“博爱盲人按摩中心”的店面,并在短时间内扩展成三家,供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上学,还为十多个盲人提供了工作岗位。
达琼的案头上摆着盲文版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他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花几个小时学习英语、历史和音乐。他的第一支笛子是在路边的两元店里买的,吹出的第一首曲子是《新白娘子传奇》中的插曲《千年等一回》。有段时间他常去内地,听过一些盲人乐团的演奏,遗憾西藏还没有这样的乐团。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为什么自己不成立一支?
成 团
在按摩院的墙上,挂着二胡、吉他,还摆着架子鼓。院内有个叫次仁曲珍的盲人姑娘,正好跟随退休音乐教师其美多吉学习藏乐器“弦子”,其美多吉因而结识了达琼和他的伙伴们,认真考察了各人的天赋和爱好,帮助确定了乐团的基本阵容。
乐团演出时其米多吉老师(左一)现场客串演出。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乐团最早的几人中,达琼有笛子演奏经验,我就让他加强气息练习。晋巴不是全盲,所以让他进行扬琴演奏。”其米多吉说,当时次仁曲珍想学小提琴,但经过观察,其手腕不适合,于是改为二胡。此外,晋美多吉和次仁央宗分别学习六弦琴和京胡。
来源:新华网
2014年,其米多吉还出资一万余元人民币为每位学员购置了乐器,送给他们当作音乐之路上的第一份礼物。当年7月,乐团进行了首场演出。2015年,达琼为乐团进行注册,起名为“咔哒嘎布”,藏语意为“洁白的哈达”。
属于他们的未来
来源:新华网
“我每天练习笛子3个小时以上,并不觉得辛苦。”擅长笛子演奏的扎西平措说。
演练现场,晋美多吉即兴弹着吉他,大家听到后随手拿起身边的乐器进行伴奏,屋子里瞬间响起欢快的音乐。
“演出时,我们看不到观众的表情,但可以听到他们的掌声,他们欢呼时,我们就像明星一样。”晋美多吉说。
次仁曲珍的偶像是中国流行音乐歌手汪峰和许巍,她说,她并没有放弃“小提琴梦”,“等时机成熟,我会买把小提琴,我想听一听,自己演奏小提琴曲是怎样的感受。”
演奏京胡的次仁央宗说,乐器训练日复一日,之前她也感到过枯燥,甚至想过放弃。但她认为音乐带来的快乐无与伦比,所以会一直坚持下去。
“他们都非常刻苦,且听觉强于普通人,对节拍的掌握也非常敏锐。”其米多吉说,他也是被这一群人的毅力所感动。
图为2015年,西藏首支盲人乐团“咔哒嘎布”举办“心看世界,与爱同行”为主题的感恩慈善晚会。来源:西藏商报
如今,乐团6人每天傍晚会乘车前往两公里外的拉萨八廓美食街一家藏餐厅进行演出。晚7时整,演奏笛子的扎西平措、拉二胡的次仁曲珍、打手鼓的达琼、击打扬琴的晋巴,以及弹奏六弦琴的晋美多吉、演奏京胡的次仁央宗依次登上舞台,开始一个半小时的演奏。
动人的音乐响起,或婉转悠扬,或欢快奔放。餐厅内,观众的掌声和欢呼络绎不绝。
他们一直坚信,未来的某一天,西藏的盲人们都能拿着自己喜欢的乐器,在更大的舞台上传播西藏传统音乐的魅力。(中国西藏网 综合/刘梦潇)